中国仿古砖文化的“缺失”与“拐点” |
来源:中国建材装饰网
作者:何金荣 赵万杰
时间:2006/10/18
|
|
|
一、对目前国内仿古砖文化的批判 历经20余年的发展,中国建筑陶瓷消费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在众多的建陶产品中,“仿古砖”异军突起,一步步蚕食着抛光砖的市场份额。于是,有业内人士惊呼,中国陶瓷市场的“仿古砖”时代已经来临。 没有文化就让品牌去死 “仿古砖”,这一最能代表文化品位与个性空间的陶瓷产品,凭什么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除了文化,还是文化…… “没有文化就让品牌去死”,这句话毫不夸张地说明了文化对仿古砖的重要性。文化对于民族、对于国家、对于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产品品牌更是不可或缺的竞争武器。特别是仿古砖,文化更是其市场行销的灵魂,没有文化的仿古砖品牌肯定走不远。 洋品牌、洋文化是“忽悠”中国消费者的把戏 中国陶瓷行业洋品牌盛行,你随便走进国内一个地级市的陶瓷市场,仿佛到了国外的某个地方。闯入眼帘的尽是让人看不懂的洋品牌。明明是在国内生产制造,非要打上意大利生产或西班牙制造;明明是泥腿子上田搞个体成了暴发户,非要说是国外先进管理理念,质量如何卓越,拉虎皮扯大旗是中国陶瓷企业的通病。 我国有几千年制造陶瓷的高超技术,“唐三彩、官、汝、钧、定”几大名瓷蜚声中外,这些都值得我们骄傲!何必非要去搞一些中国人看不懂、外国人不明白的洋品牌、洋名字、洋文化呢? 外国的“上帝”不是中国的“上帝” 做品牌、做市场,首先要了解你的消费群体,读懂你的目标客户,不然连消费者想要的是什么都不知道,那就麻烦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决定了二者不同的观念和信仰。中国消费者的情结不是洋品牌、洋文化,在他们的心里,中国文化根深蒂固。做中国陶瓷市场的仿古砖一流品牌,洋文化不是主流。只有把根基深深地扎在中国5千年文化的深处,才能创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适合消费者审美观的仿古砖品牌。 代表消费者利益,被消费者认同,有东方哲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仿古砖品牌才是目前和未来的市场主流。外国的上帝不是中国的上帝。 二、中国仿古砖文化的“拐点” 文化一直是仿古砖、古典砖的灵魂和主题。自从中国有了仿古砖之后,生产仿古砖的陶瓷企业就不断地从中国五千年厚重的文化层中吸取着营养,又从欧洲古国的文化中摘取花朵,使古典砖的文化色彩愈加浓厚,吸引了消费者,这块蛋糕也被许多陶瓷企业所看好。 仿古砖需要什么样的文化? 仿古砖在中国市场上不到10年的发展过程中,从一条涓涓细流汇聚成现在的滔滔江河,喧哗和缤纷着一个又一个仿古砖品牌的兴衰。 仿古砖不是泊来品。在国内怪异林立的仿古砖品牌中,能透出中国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品牌还没有出现,大多是洋味十足,倡导的品牌理念与品牌文化更让人不知所云。仿古砖的消费市场在中国,创造出适合中国消费者生命哲学的仿古砖产品,才是我们想要的。举个例子:秦砖是一种可以砌墙、盖屋、铺地、修筑长城抵御外侵的好砖,可算是世界上所有仿古砖的老祖宗了。仿古砖的根在中国,我们不需要去崇洋媚外,我们要做回自己,在自己民族的根里寻找文化的载体。使这一全新概念的仿古砖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工艺及思想,打造有中国特色的全新的仿古砖文化。 大唐合盛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仿古砖之一。它推出了生命哲学的概念,摒弃以前仿古砖行业的影响,从文化的层面上更注重东西文化的包容性。 大唐合盛做具有中国特色的仿古砖,做中国仿古砖文化的一面红旗。他们不随波逐流,不去刻意抬高自己,只用产品说话。 产品可以被人模仿,而产品的文化是产品的气质,是别人无法模仿的。大唐合盛卖的是一种空间概念,是让消费者来阅读陶瓷的气质,感受空间的唯美,他们卖产品的同时,更多的是卖空间的设计理念。这或许才是仿古砖真正发展壮大之路吧!
|
|
|
|
[相关资讯] |
 |
|
|
|
|
|
|
|
|
|
|
|
|
·建材商务信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