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快农村散装水泥配送体系建设的探讨 |
来源: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
作者:
时间:2008/12/22
|
|
|
商务部办公厅在《关于做好2007年散装水泥工作的通知》中指出:“2007年要着力抓好农村散装水泥工作,重点是抓好1000家农村散装水泥配送站点,加强农村散装水泥配送物流体系建设,在条件具备的地区,每个县(区、市)要建设1~2个起点较高的散装水泥配送站。”在广大农村,通过建立散装水泥销售(配送)站的方式,扩大散装水泥的销售和使用,充分利用当地供销社、农资销售点、便民超市等经营资源,引导水泥企业和社会力量参加乡(镇)级或村级散装水泥销售网点建设,是一条适合我国农村地区推广使用散装水泥方便快捷的方式和方法。笔者认为,如何加强规划、合理布点、以点代面、稳步推进,并根据当地农民的消费习惯和能力配置散装设备,方便农民购买,逐步建立完善的散装水泥市场协调服务管理体系,以提高农村散装水泥使用量和使用率,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保证农村散装水泥物流销售网络的顺利发展,散办要深入基层,做好市场需求调查,积极在农户与水泥企业中牵线搭桥,引导农民使用散装水泥,协调各方面关系,为水泥企业与农户服好务,真正把建立农村散装水泥物流销售网络工作落到实处。
一、制约农村散装水泥物流配送的“瓶颈”
1.物流配送规模小,没能形成规模效益。由于我国广大农村散装水泥市场点多、线长、面广,农民居住分布比较散,收入也有限,对水泥用量较少,没有像城市那样使用水泥量大和集中,他们大多是一家一户,单户使用,包装水泥仍是主要供应方式。同时,供应农村散装水泥的水泥生产企业规模也相对较小,而物流的供需要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实现规模经济。目前无论是农村水泥市场还是水泥生产企业在物流供需上都存在规模小、管理水平低、技术条件差等问题,制约了物流供给水平。
2.物流配送网点没有统一的布局,缺乏合理的规划。由于农村散装水泥供应网点没有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供应网点主要集中在交通方便、人口密集的集镇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而那些人口稀疏的偏远山区和交通不便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缺乏散装水泥供应网点。物流网点的疏密不均,偏远乡村急需增加销售网点总量,以提高散装水泥销售网点的覆盖率。
3.物流配送网点现代化程度低,配送水平比较落后。由于农村使用散装水泥量少面广,配送网点少,配送水平基本停留在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定单和零星供货模式上,用户和企业供需没有形成一个公共信息交易平台,缺乏一个订单处理、配送与服务、信息跟踪反馈系统,物流信息难以处理和发挥作用,以至影响到农村发散物流水平的提高。
4.物流配送网点功能不健全,供应服务体系尚不完善。由于农村使用散装水泥地点分散,交通不便、使用量小,缺乏适合农村和农民购买和使用的工具,没有真正建立起适应农村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配送体系,农民难以方便及时地买到物美价廉的散装水泥,水泥紧张时农民需求就有可能得不到保证,严重地挫伤了农民使用散装水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物流配送过程中适合农村散装水泥使用的生产、运输、储存、装卸、计量等设备严重缺乏。由于适合农村小规模用户使用的散装水泥计量、运输、储存等技术设备不成熟,缺乏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实惠耐用、标准化、系列化的散装水泥装备。加之农村道路状况差,物流配送运作成本高。
6.物流配送服务和资金不到位,使农民对使用散装水泥缺乏信任。由于农民的习惯势利所致,对散装水泥不了解,加之我们服务工作不到位,使农民对使用散装水泥的疑虑很多,主要是:怀疑质量;担心数量;害怕断档;害怕“冷面孔”;考虑价格等。同时,每年投入农村散装设施建设的资金也相当匮乏,只是“杯水车薪”,即使用户愿用、想用,但缺乏资金购置散装水泥接收设施,严重制约了农村散装水泥发展。
目前我国农村发散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农村散装水泥流通网络,特别是加快在乡镇、自然村两级建立销售网点,真正形成以县级水泥生产企业为龙头,以乡镇配送站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现代流通网络。让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广大农村,不断延伸拓展。
二、发展农村散装水泥物流配送网的基础和条件
1.农村散装水泥物流存在巨大的现实与潜在的市场需求。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建设水泥的消费量占水泥消费总量的40%以上,但散装水泥使用率只有6%.而2006年我国水泥产量达到12亿吨,农村建设水泥消费就达到4.8亿吨。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散装水泥的潜在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
2.已初步具备了发展农村散装水泥物流产业的基础设施条件。道路:有关资料显示到2006年底全国新改建公路里程34万公里;其中农村公路26万公里。全国公路通车里程已达348万公里,行政村通公路率已达84.1%;信息化:加大了农村信息化进程的推动力度,“金农”工程的深入实施,初步建立了国家、省、市、县4级农村信息网络互联中心,有关部门正在大力推进“农村信息网”、“新农村商网”与“农资新网工程”。
3.农村散装水泥物流运作主体与载体已有一定的基础。目前已有多层次、多种类、多渠道、多主体的农村流通体系,主要形式——中小水泥企业:它们地处农村广大地区,转产后或改为水泥粉磨站和中转库,可直接向农村地区供应散装水泥;供销合作社:据统计,2006年底已有各类专业合作社2万多家,社员500多万户,发展综合服务社14万家,占全国行政村总数22%;农资销售点:也属供销社系统,已有1.2万家,采用连锁配送方式;便民超市:主要是“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便民超市和农家店,目前已达到1000家,2007年覆盖率将达到75%;个体运销户和经纪人:在农村的个体运销户与经纪人,作为市场中介与经营网点,运作灵活,服务周到,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三、加快发展农村散装水泥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的策略
1.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一是要切实加强领导。把加快村镇推广使用散装水泥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制定规划和措施,积极向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和沟通,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对列入农村散装水泥试点的网点,在尊重其市场化运营的基础上,要帮助和指导网点配备符合安全和环保标准的散装水泥设施设备,对网点经营户要帮助沟通水泥进货环节,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构造多层次、多类型的物流配送格局,共同推进农村推散工作。二是要积极履行好职能,做好发展农村散装水泥物流配送工作。建立设区市散装水泥办公室为核心的物流组织管理网络工作机制,县要配备精干的专职工作人员;乡镇或自然村要设立联络员;水泥企业要设立协调员。做到县有专职员、乡村有联络员、企业有协调员,真正形成物流网络工作机制,以便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服务。三是要积极整合水泥物流资源,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散装水泥物流队伍,通过资产联合重组和专业化改造,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的水泥物流资源,特别是与水泥生产企业和物资供销企业改组、改造相结合,打破行业界限和区域封锁,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和发展社会化的散装水泥物流企业。
2.加强农村散装水泥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大力培育农村散装水泥市场。为了保证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网络顺利发展,我们必须加强管理,积极培育农村散装水泥市场。一是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村散装水泥市场管理体系建设。农村推行散装水泥从生产、运输、经营到储存、使用等各个环节相扣,缺一不可。水泥生产商、经销商和使用者是市场主体,是发展散装水泥的主力军;散装办和相关部门指挥员,要起到组织、管理、服务作用和政府职能,在这三大市场主体彼此配合协调中,散办和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需要做大量的组织协调服务工作。二是要大力培育农村散装水泥市场。在建设农村散装水泥配送网时,对远离水泥企业和交通不便且水泥来源较杂的区域,除了在乡镇建立新的散装水泥销售(配送)站外,我们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供销社、农资销售点、便民超市和原有袋装水泥的销售网,充分利用其各种原有资源条件,调动他们改供散装水泥的积极性,不一定要多建新站,做到合理、有序发展。三是搭建散装水泥网络交易平台。建立定单处理系统、配送及服务系统、信息跟踪反馈系统,收集分散和零星的订单,统一送货和服务,以加强点对点管理。
3.提高农村散装水泥设施设备综合配套能力,为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网点和水泥用户提供方便和服务。我们要组织有关科研单位和散装水泥设备生产企业,积极加快开发研制适用于农村运输、储存和使用的散装水泥等方面技术装备,一要适应当地的经济状况、使用习惯、交通条件等,在发展农村散装水泥的设备上,应尽可能讲求现代化、自动化、轻型化、环保化,争取做到价格较低、质量较好、方便实用、安全环保,易于维修和管理,为农村散装水泥供应点和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实惠耐用、标准化、系列化的散装水泥设备。二是要积极引导水泥生产企业在运输、储存、装卸设备方面为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网点和水泥用户提供方便和服务,对散装水泥经营户和运输户添置散装水泥储存、运输设备给予支持。
4.建立农村散装水泥一体化物流配送体系,建立和培育农村物流运作主体与载体。一是建立中小水泥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农村物流配送体
|
|
|
|
[相关资讯] |
|
|
|
|
|
|
|
|
|
|
|
|
|
·建材商务信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