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栋建设七年转型始收获 板材产销两旺 |
|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
时间:2009/1/5
|
|
|
2001年国栋建设上市之初,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玻璃深加工和建筑装饰,但是经过七年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前玻璃深加工和建筑的收入已经只占不足40%的比例了,而超过60%的收入是由木板材贡献的。
从公司近年来的年报来看,在经历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痛苦期和持续几年业绩的低迷后,从2007年开始,公司的主营收入和净利润开始呈现走出低谷并较快增长的趋势。
木板材产销两旺
国栋建设木板材生产与销售的主要公司是控股的国栋林产科技公司,在该公司原料仓库里,成堆的树木和杂木堆积在一起,两辆叉车正在忙碌地将这些树木等运送到原料传输带上。据仓库管理人员介绍,目前公司满负荷运行的情况下,每天的原材料消耗大概有2000吨左右。
生产车间内,整个从原材料进口到产成品下线全部是自动化生产线操作,车间的其他地方则堆积着不少已经成型的板材。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树木和杂木经过复杂的工序,最终将变成木纤维,然后将木纤维通过高热压(0℃-220℃),压制成无穷长和各规格厚度在2-40mm之间、宽度2550mm的任意规格的密度为600-1200公斤/m3的纤维板,这些板材下线后通过七天的养生时效后出厂。
国栋林产科技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凤国介绍说,这条生产线属于高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30万立方米,去年实现的销售收入大约3亿元。
国栋建设董事长王春鸣说,公司共有三条板材生产线,总的年产能为50万立方米左右,产品主要是中纤板和刨花板,目前产品市场销售情况很好,基本上产销比例达到100%,销售中相当比例是采取先款后货的形式。
产能拟扩大一倍
公司年生产能力在四川位居首位,公司正在计划进一步扩大产能。
据公司透露,新投资建设的67万立方米/年,高中密度纤维板三条生产线已正式进入全面开工建设。按照合同约定,两家德国设备供应商最迟将于2009年7月30日装船发运首批设备,预计该三条生产线应在2010年6月30日前正式全面投产。投产后,公司人造板材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120万立方米/年,预计年新增产值13余亿元,利润2亿余元(以目前市场环境为基础预测)。而公司将成为我国最大的高中密度纤维板生产企业和林产工业最大的企业,市场占有率有望达到我国西南和西北人造板市场的30%以上。
董事长王春鸣坦言,公司早在1998年就已经开始关注木板材行业了,不过板材业务与玻璃深加工几乎没有关联,产业转型可以说是从零开始的,在转型过程中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压力。
王春鸣说,上市以来公司在板材产业上的累计投资额已经达到20亿元,而原有的玻璃深加工产业几乎没有新投资。
玻璃深加工公司负责人介绍,玻璃深加工业务采取订单式生产,有一单就做一单,设备也是好几年前的了,只是偶尔进行一下技改,要求自负盈亏就行了,多年来没有新的投资。
王春鸣表示,国栋建设的生产线全部是国外进口的,生产的板材主要是大尺寸规格和高端产品,目前市场上板材的规格一般是四八尺(4尺*8尺),即1220mm×2440mm板面,而公司不仅可以生产此种规格,同时也可生产2440mm×2315mm面板和用户要求的任何规格。未来行业洗牌,对在规模、产品层次和技术实力上都有优势的国栋建设而言是非常有利的。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栋建设原材料树木的收购价格大约在每吨400元左右,生产一吨纤维板(刨花板)平均耗费的原材料大约1.5至1.8吨,而产品市场价在每吨1600元至2300元之间。
不过,虽然国栋建设在木板材行业内占据了重要地位,但不可忽视的是,目前公司主营收入和利润主要集中在木板材业务上,随着未来产能的扩张,难免存在主业过于单一的风险。
对此,王春鸣表示,从这几年情况看,木板材的需求非常大,板式家具销量平均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近两年公司木板材销售收入的90%都来源于四川省内需求,如果考虑到全国市场,产品销售是能够保证的,在接下来的三条新生产线投产后,公司将把销售点向全国布局。
潜在风险需正视
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低迷对包括家具行业在内的诸多行业都带来了不利影响。
成都市家具行业商会秘书长古皓东介绍,四川目前有各类家具企业2000多家,家具产业的年产值大约400亿元。他表示,成都家具产业主要定位于二、三级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房地产市场下滑对家具产业影响最大的是一级城市,而二、三级城市影响次之,农村市场几乎没有影响,目前来看成都家具产业受到的冲击还相对较小。
不过记者了解到,由于一级城市销售受阻碍,以前主要目标在一级城市的沿海家具制造企业目前也开始逐渐向二、三级城市转移,有可能对四川家具企业带来不可忽视的冲击。
除了下游市场外,上游原材料也存在两方面风险需要考虑,一是林业资源储量和林业政策。根据四川省林业厅的统计资料显示,四川森林面积1516万公顷,森林蓄积16亿立方米,其中林产深加工所用原材料主要来源的人工林和经济林面积分别为481.7万公顷和59.6万公顷,从森林储量而言,公司的原材料是能够得到保障的。但是根据《森林法》规定,实行采伐许可证管理。由于木材具有一定的运输半径,对林产生产企业而言,在运输半径区域内,国家当年分配的采伐限额将直接影响原材料供应量的松紧。
二是原材料采购的分散。目前公司每天的收购量大约在5000吨左右,是原材料采购的旺季。但是,农民将树木卖给哪家企业很大程度取决于采购价格的高低,公司对原材料的掌握程度可能降低,同时也可能减少企业的盈利空间。
公司现在拥有12万亩自有林地,董事长王春鸣表示,未来将寻找合适的方式让更多的农民以林地入股,同时充分利用集体林权改革的有利环境参与林地经营,从而使公司自主控制的林地面积不断扩大。
王春鸣坦言,现在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新的产业格局业已完成,公司已经越过了产业转型的拐点。
|
| |
| |
|
| [相关资讯] |
 |
|
|
|
|
| |
|
|
|
|
|
|
|
·建材商务信息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