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木门市场呼唤品牌 |
来源:中国建材装饰网
作者:陈晓
时间:2006/11/10
|
|
|
“四川木门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势头较好,给木门企业提供了一个好的发展机遇,但四川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机械化程度低,生产工艺、使用材料单一。四川木门企业要抓紧时间,尽快把企业做大做强,再过几年时间就错过了。”这是不久前中国木材流通协会木门委员会王永林副会长在参观了四川木门生产企业后,对川企的中肯评价。
资金实力、品牌意识是川企的瓶颈
木门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方面,四川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四川的木制品行业,尤其是家具行业的早熟为四川木门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与其它省市相比,四川的木工、油漆工等专业的工人相对较多,其中不乏一些高技术型人才。同时,成都作为西南的交通枢纽,可直接影响西南、西北市场。
但是,川内的大部分木门生产企业,都是白手起家、从小做起来的,自身的资本运作比较具有局限性。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运作市场,要做到真正的发展壮大就有一定的困难了。不像江浙一带企业,大部分都是由实力型木质品生产企业转型过来的,不仅有雄厚的资金后盾,更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及丰富的品牌运作经验,几乎占据了国内高端木门市场。所以相对江浙、沿海一代的木门,四川的产品在国内高端市场根本不具备竞争力。同时,由于四川木门的生产企业普遍品牌意识淡薄,营销水平低下,大多数企业在川内的市场也以中低端为主。
大市场 小作坊
据调查,去年四川全省的交房量达2000多万平方米,对木质门的需求量达10万套,全年的销售额达10个亿。据业内人士介绍,这其中品牌木门所占的市场份额不到15%,大部分市场被一些作坊式小厂和装修公司瓜分。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四川市场木门牌子杂、品种单一,产品的花色、款式几乎大同小异,互相模仿的痕迹很重,缺乏创新,同时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记者看到,市场上有许多“白坯门”出售,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很多作坊式工厂没有自己的油漆车间,油漆“外包”给油漆厂或由装修公司二次加工,大多数系用人工喷涂或刷漆,产品质量难以稳定,漆膜的手感、观感以及附着力难以保证。
粗制滥造的结果是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度低、产品的附加值低、美誉度低。据王永林副会长介绍,同等材质的实木门沿海一带的售价达到2—3千元,而四川仅售一千多元。同时,大部分市场被装饰公司用木工板和饰面板制作的木门瓜分。
四川木门呼唤品牌
近两年来,四川木门企业开始加强质量管理,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并扩建厂房,加快了规模化生产步伐,涌现了鸿信、御木堂、千川、正泰等品牌企业。业内人士认为,无论从总体实力、规模、营销水平、产品档次,四川木门和国内同行还有一段距离。要快速占领市场,打响自己的品牌,除了提高自己的实力,还要加强品牌意识,注重产品质量和营销,抓紧时机,快速成长。同时,还需要大的财团、大的实力企业加盟,注入先进的理念和品牌运作经验,引领四川木门行业做大做强。
谁最有机会强势进入呢?请关注本报后续报道。
|
|
|
|
[相关资讯] |
 |
|
|
|
|
|
|
|
|
|
|
|
|
·建材商务信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