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也没想到,像我这样的农民能住上漂亮的楼房,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品质。”简成仁感慨道。他是重庆市江北区铁山坪街道马鞍山村的农民,今年7月在安置房小区胜利花苑得到了政府分配的一套安置房。
胜利花苑里还住着700多户和简成仁一样的住户,他们因农村土地征用而成为农转非人员。记者在安置房小区看到,小区道路宽阔,路面整洁,绿化带点缀其间,浓浓的绿意和孩子们的嬉闹声给冬日的安置房小区增添了不少生气。小区还修建起农贸市场、小区治安室、公厕、垃圾站等设施,引入品牌幼儿园,无偿提供社区用房,为农转非群众提供宽敞的公共活动空间。
近年来重庆市江北区积极推进安置房小区建设,除了注重完善周边配套外,还注重日常维护,每年拨付专项资金,对老旧小区及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使小区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让各小区常年保持“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硬化”,让居民始终生活在安静、优美的环境中,达到了比较高的人居环境标准。
“在物业管理上,安置房小区实现封闭管理,安装门禁道闸,规范外来人员出入登记,规范管理车辆进出,保安人员24小时定岗巡查。我区还在安置房小区推行物管费优惠缴纳。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和安置房群众各缴纳一半,安置群众只缴纳一般物管费就能享受商品房小区同等的物业管理服务,消除了小区开放管理中环境卫生差,流动人员多,摆摊设点混乱等顽疾。”重庆市江北区土地征用管理办公室综合科科长李丽君介绍。
“不用再担心路不好走,不用再冒雨天土房子会坍塌的危险,不用在冬天喝西北风。”住进安置房后,简成仁的心里感觉更踏实更温馨了,“小区环境优美,管理服务到位,由于配套齐全,生活很方便。”
重庆江北区铁山坪街道开发办公室主任古建云表示,“农转非”不仅仅是农民身份的转变,更是生活方式的转变。拆迁和安置房建设,不能局限于给农民找个“窝”了事,而是要真正致力于“农转非”人员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其能真正与城市生活接轨。“‘安居’而非‘安置’,这是征地拆迁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他说。
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重庆江北区已先后对对松香翠岭、胜利花苑、锦绣嘉陵、金色年华、棠锦苑和棠富园部分剩余房屋共六个农转非安置小区实施了住房安置,累计安置被征地群众7667户1.8万余人,每年节约过渡费近一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