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兔子属于谁 |
来源:建材与装饰
作者:叶大帅
时间:2007/7/6
|
|
|
唐代赵蕤在《长短经》中打了这么个比喻——
野外,发现一只兔子,一百多个人去追赶。人们竞相追赶并不是因为这只兔子可以分为一百多份,而是因为它名分无属,人人可以捕而得之,谁捉到就属于谁。如果是集市上有一人在卖兔子,人们则不会去抢这只兔子,因为它早已“名花有主”。
如果把我们所面临的市场商机看作是这么一只兔子,那么,这只兔子属于谁呢?
在通常人看来,这是一只“野兔”,属主并不确定,谁在竞争中获胜就属于谁。
这种看法是符合现实逻辑的,至少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然而,如果你老是持这种观点参与市场竞争的话,那么你会觉得,第一你争得很累,第二你总是落后,即使有所获得,也难与你的付出相匹配。因为“兔子”总是被别人先发现,并且你总是在别人开始行动后才反应,而反应动作也仅是见招拆招、被迫而动的自发行为,很难主动发招,所以毫无竞争力可言,除非你天生神力而身手敏捷。
少数有识之人则这么做——一旦发现有甚么风吹草动,立即凝神分析是否有“野兔”,如果得到确认,则要么圈地画标,把名分确定,要么声东击西把人们竞争的视线引向另一个关注点,待引开他人后再采取行动。
在具体的商战中,这部分有识之士往往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宝为自己圈地:或者申请专利、注册商标,利用有关政策法规保护好自己的利益;或者率先提出一种概念(并非炒作性的虚无概念),通过广泛宣传使自己先入为主地成为人们意识中的专家或权威,接下来的一切就在基本掌控之中;或者打公益事业、体育事业的擦边牌,比如使自己的产品成为什么活动、什么人群的指定用品等。这样充分把握了主动权,运作起来要么稳操胜算,要么事半功倍。
今天,许多企业看准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商机,开展奥运营销。但这只“野兔”会属于谁呢?你会不会觉得你又落在了后面?
在同质化时代,只有想法使自己先发现兔子,并学会先插上“草标”,才有稳操胜算的可能。
|
|
|
|
[相关资讯] |
 |
|
|
|
|
|
|
|
|
|
|
|
|
·建材商务信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