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风险装饰企业如何应对三大问题 |
来源:中国建材网
作者:.
时间:2007/8/24
|
|
|
现代社会,没有人能脱离环境独立存在,企业更是如此。在市场环境转变之前,尽早发现珠丝马迹,预测到可能的变化,并随之改变企业策略,从而在变化真正到来时能从容应对,这样的企业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央行在8日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发出了“防止价格全面上涨”的预警,强调“当前物价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指出通胀风险趋于上升。 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流动过剩,实际上是一次财富的再分配,企业和个人都一样,在通胀风险加剧之时,若应对得当,在物价企稳后,不仅资产不缩水,反而能为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建筑装饰企业除了建材、人工这两大块直接成本之外,流动资金及固定资产投资等也是成本之一,而这一切都逃不脱通胀的魔手。 我们对建筑装饰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小规模的调查,普遍的反应是对通胀预期并不敏感,也没有考虑应对措施,让我们觉得有必要进行风险警示。 建材涨价或是装饰行业整合的机会 13日,7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以比去年同期上涨5.6%的数字火热出炉并勇创十年来新高,虽然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指数上涨仅4.7%,幅度比平均数要低,但今年上半年,装修建材价格上涨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过。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有关专家指出,本轮建材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和生产成本的同时上涨。但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很多建材企业宁可损失利润也不敢轻言涨价。然而,因着通胀的传导效应,建材价格有如箭在弦上,不得不涨。 对于建材的上涨,很多装饰企业并不以为然,也并没有跟随涨价的意向,毕竟,现在建材的涨幅还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而提高装修报价,不仅损失营业额,还可能丢掉客户。尤其是建筑装饰百强企业,他们基本上都与同众多的建材品牌建立了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在原材料涨价幅度不致影响建材企业生存的情况下,装饰企业都会要求其自行消化,从而保持装饰价格的相对稳定性。 建材的涨价在目前来说对有实力的装饰企业尚不能构成威胁,而一些小型的装饰公司,或许会迫于原材料压力而倒闭,这倒是一个行业整合的机会。 人力资源的规范化挑战企业管理水平 相对于建材,人力资源的问题恐怕更让建筑装饰企业头疼,在建筑行业,物美价廉的劳动力是企业强大的利润来源之一。 然而,新的《劳动法》的出台使企业试图以低成本使用人力资源的作法成为幻想,建筑装饰企业的用工也将进一步规范,就这一点来讲,建筑装饰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将大大增加,同时也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在通胀威胁的预期之下,全国的人员工资水平也将随着物价上涨水涨船高,并在一个临界点达到平衡。劳动保障部劳动工资司司长邱小平日前表示:近年来我国职工平均工资涨幅高于物价涨幅,扣除居民生活价格指数上涨的因素,实际工资仍然是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虽然这种说法遭到了质疑,但还是从一定程度反映了工资上涨幅度追上通货膨胀水平的观念是被官方认可的。 在新《劳动法》即将实施与工资增长的预期之下,规范的建筑装饰行业不能再象以往那样充分使用廉价劳动力,怎样建立一支精干的劳动队伍,怎样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管理,怎样在控制人力资源成本的同时使效率最大化,这是建筑装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最应该考虑的问题。 把握资金平衡应对政策调控 建筑装饰企业是一个资金密集的行业,很多情况下需要预付保证金、垫付工程款,还经常遇到拖延付款的现象,对流动资金的存量有着比较高的要求。 以CPI为参照,目前中国存款的实际利率其实为负数,今年央行已经三次上调了利率,但这些温和的加息手段远远阻止不了通胀的脚步,在不久的将来,相信央行会出台相对严厉的措施来调控“过热”的经济,而这将会引起一系列的 连锁反应,在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之下,企业的资金成本将会增加,对于现金流并不充裕的建筑装饰企业来说,意味着资金的成本将大大高于以往。 相对而言,固定资产的投资的安全性远大于流动资金,在通胀的情况下,固定资产的价格也会相应上升,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货币贬值的影响,但作为运行良好的企业,保留适量的流动资金是非常必要的,但这个保留的比例,却需要企业财务总监的具体核算。 通货膨胀是关系到全社会所有行业所有个人的大事,没有人能在通胀到来时独善其身,在这种状况下,预测政策走向,把握市场变化,并根据企业自身的现状做出应对措施,方是可行之道。
|
|
|
|
[相关资讯] |
 |
|
|
|
|
|
|
|
|
|
|
|
|
·建材商务信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