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木复合 谁执西部牛耳? |
来源:建材与装饰
作者:.李东生
时间:2007/9/3
|
|
|
新的投资热点
这几年,实木复合地板的增长速度令人吃惊:2005年,全国市场的销量为四千多万平方米;2006年,全国市场的销量飚升到六千万平方米;2007年,假如按前两年的增幅,有可能达到八千万至九千万平方米(包括多层实木和三层实木地板)。
实木复合地板的生产企业不仅数量在增加,企业布局也在变化,由过去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逐步推进到了南方各省。以成都为例,过去仅有一家,成立于九十年代后期的喜临门。现在,专门生产实木复合地板的企业除“喜临门”之外,又增加了富森、优层、布谷鸟等若干家企业。同时,原来以强化地板为主打产品的企业,也加入进来,比如三杉地板等。另外,升达、圣象也在实木复合地板的生产与销售中有较大动作。
由此可见,实木复合地板正在成为木地板行业的投资热点。
市场反映平淡
从市场反映分析,实木复合地板似乎远远未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在众多实木复合地板的企业中,尚未出现类似于升达、圣象这样重量级的品牌。
2.目前在实木复合地板的市场上,老品牌不大,新品牌不强,有的老品牌甚至不升反降,在竞争中显得举步维艰。
3.分销网络量少,而且相当不稳定。整体销量也呈不稳定趋势,搞促销就卖点货,不搞促销货就走不动。
4.消费者对实木复合地板信息反馈模糊,很少有人能准确把握此类产品的性价比。
实木复合地板,从这个产品本身分析,无疑具有较多的比较优势,集中到一点上讲,就是它的性能稳定,所采用的工艺在基材处理上,是纵横交错式的排列,表面是珍贵树种之皮覆盖,纹理天然,且可以再次打磨后使用。
这样的材质和工艺,生产成本比实木地板低,比强化地板高,每平米至少在80多元左右,市场零售价一般在150元~220元左右。
问题或许正好出在这里。时下,地板消费者对价格相当敏感,在对产品性能的比较上,由于信息不对称,相对就弱一些。更普遍的现象是,他们要么选择耳熟能详,质优价平的强化地板,要么选择实木地板,其依据仅仅是消费能力的高下而已。这样,消费者就忽略了对实木复合地板的关注。
缺乏有效宣传
若不是亲身经历了大自然给我上的一堂实验课,我对多层实木地板的认识,恐怕也仅仅停留在理论上。
2004年,彭县向水河,某单位刚刚竣工的避暑山庄,突遭山洪暴雨袭击,一楼十余间客房全都进水,而且,浸泡达一夜之久,该单位通知升达地板某专卖店前往协商地板的补救办法,作为售后服务经理,我随行前往。
现场一片狼籍:房间被洪水浸蚀,还淤积了一层泥沙。当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地板肯定完了。
因为工程已验收交付,对方只能请求我们看看能否帮助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现场清理后,果然不出所料:安装了强化地板的房间,地板出现大面积变形和起翘,地板的四个边向上翘曲,变成类似于“船帆”形状,根本没有修复的可能,只能全部更换。
然而,安装了升达实木复合地板的房间,情况却截然相反,地面保持平整,地板毫发未损,令人难以置信。
对方忧喜参半,颇为感慨:一分钱一分货,当初要是全部都装多层实木复合地板,就能躲过一劫,造价反倒是省了。
这件事情,引发了我的思考。这种活生生的案例,在我们做实木复合地板的广告宣传时,却未能让广大的消费者知道,不能不说是一个憾事。
须知,每个家庭与水的关系都密不可分,谁都不敢保证,地板不为水所浸扰。很多情况下,因为偶然疏忽而导致地板下面进水,尤其是强化地板,出现翘曲在所难免。实木复合地板恰能克服这个缺陷。有人说,这叫买起来“痛”,用起来“爽”。
要让消费者了解实木复合地板的好处,不做一些鲜活、直观的案例宣传,显然是不行的。强化地板现在年销量做到了三亿多平米,它卖了多少年,就培育了消费者多少年,有人戏说叫“文化大于产业”。所以,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熟悉和了解的程度也就比实木复合地板高出许多,市场占有率自然高出一大截。
因此,在宣传广告上投入的太少,缺乏差异化描述,是实木复合地板整体销量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之一。
终端销售不力
从分销渠道分析,实木复合地板在多数情况下,网点建设采取的是“选择式分销”,即使在西南各省的省会城市,其专卖店的数量也很稀少。有的较为知名的大品牌,仅仅只在四川成都的富森市场有一个大店,在重庆市区,也不超过五个店。有的老品牌,开始时网络覆盖较广,但易帜的现象突出,在一个省的范围内,数量由原来的二十多家,一下垮来只剩几家。
终端销售上,也存在不少问题:在省会城市,个别店高雅大气,颇有品牌气势,但更多的店却面积不一、形象平庸,二、三级市场形象较好的店面更是凤毛麟角。其次,导购人员的专业技能差距也实在太大,没有几个真正能够讲清楚实木复合地板的特点与优势。这怎么卖货?
从产品角度分析,大抵有三种情况:一是实木复合,二是仿真实木,三是实木复合外加普通强化面板。鉴于此,商家究竟主推什么产品,似乎更加困难。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有的店名为实木复合地板店,但仿真实木反倒占了更大的销售数量,或者是普通强化地板卖得更好,而实木复合地板的销量少之又少。这使得商家进退两难,无可奈何。
当然,在二、三级市场上,有的品牌加盟商也有不俗的业绩。以XX地板为例,其德阳、广汉经销商的表现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广汉店,面积八十多平方米,装修规范、精致,店长和导购精明能干,开业半年时间,销量保持在月均1000平米以上,而且95%以上为实木复合地板。这个数据让人几乎难以置信。其主要经验也并无多少奇妙之处,一是坚持媒体、小区宣传,二是聘请业务员四人,主动出击,三是适时、适度的促销活动。
由此看来,实木复合地板并非没有充分市场空间,这还是要看我们如何操作区域市场罢了。
徘徊的西部市场
实木复合地板在川渝及西部地区,目前处于进退维谷、僵持徘徊的总体走势。结合实木复合地板成长、演变的历史及业态竞争状况,我们再作以下深入剖析:
一、产品消费的习惯性差异
大家知道,实木复合地板在日本、朝鲜半岛及我国北方广大区域,已成为或正在成为强化地板、实木地板的替代品。一方面,这与地缘、气候密不可分,上述地区气候偏冷,温差较大,对地板抗变形的需求更高。另一方面,上述地区室内采暖方式已更多采用地热供暖。
二、强化、实木地板的市场壁垒
不过,当实木复合地板进入西部时,强化、实木地板早已割据一方。从一开始,后手入市的实木复合地板就陷入了前两者壁垒森严的夹击之中。要想在如此严峻的竞争格局中搏杀出自己的细分市场,除了主观努力之外,更有待于消费理念的更新和需求意识的转变。这一点尚需时日。面对被强化、实木地板培育多年的市场壁垒,再造细分市场的代价会非常高昂。毕竟,改变消费习惯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三、产品性价比问题
在消费者的地板消费历史中,强化地板价格相对便宜,实木地板昂贵,是能够被理解接受的,两者之间有一种塑料花与鲜花的清晰感觉。这里的取舍很大程度只取决于消费能力。
实木复合地板既可弥补强化板足感不足,又比实木地板更节约资源,所以,极具可持续发展性,其价格在这两者之间,这是合理的。问题在于产品本身性价比的信息相对模糊,导致消费者产生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
四、低销售量难以支撑市场
我在实地考察实木复合地板专卖店时,商家痛感于:尽管实木复合地板单笔销售的利润较为可观,能够达到20%以上,但难有稳定的销量,单纯以此为主打产品,难以支撑店面费用和市场投入,无奈之下,又只好去推仿真实木地板或者是普通强化地板。
或许由于上述问题难以从根本上取得突破,实木复合地板企业中,尚未出现卓尔不群的领军品牌,以至不能形成与强化、实木地板三分天下的竞争格局。
突破瓶颈 谁执牛耳
谁能够放手一搏,突破实木复合地板在西部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尽快在实木复合地板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拉开差距,谁就有可能成为西部市场的品牌领袖,并占据先机。一旦达成这个目的,其品牌效益怎么估计也不会过高。同时,可拉动整个
|
|
|
|
[相关资讯] |
 |
|
|
|
|
|
|
|
|
|
|
|
|
·建材商务信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