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适时推出利率期权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郭茹 肖研茹
时间:2008/4/10
|
|
|
美国次贷危机给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敲响了警钟,但并不会阻碍其继续发展的进程。央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沈炳熙昨天在上海参加“第五届中国衍生工具高峰会”时表示,央行将继续推动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适时推出利率期权等衍生产品及其他汇率衍生产品。
同时,将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在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外部监管,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放大倍数和重复打包的次数作出限制。
沈炳熙表示,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机构自身机制的不成熟,需要健全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同时监管部门也要加强对经营者的外部监管。
他指出,次级贷款发放机构为了提高收益水平,放低借贷要求,并采取多种手段放大次级贷款的规模。机构投资者为了追求收益,也不惜降低风险评价,通过参与设立对冲基金的方式,间接持有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在没有审慎看待风险的情况下,大量购买并持有次贷债券。而机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不完善,没有约束相关交易投资成本,也没有根据自身实力和风险偏好来控制持有,这些都是导致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
此外,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性也使实体经济的问题被加倍放大,加上很多衍生产品缺乏公开透明的交易,价格制定差异大,一旦发生问题,这些产品很可能有价无市,引起连锁反应。
“从这个意义上说,除了金融机构本身要提高风险管理以外,监管当局也必须加强对经营者的管理,强化信息的披露和监测。”沈炳熙说。这也是监管部门应当履行的责任。
具体来看,监管机构可以根据市场的发展程度和市场成员的抵御控制能力,限制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放大倍数和重复打包证券化的次数。并根据机构的投资能力,对其参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范围和交易倍数加以限制。此外,不同风险程度的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披露也要加以监管。
此外,包装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使许多投资者靠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很难对其价值作出预测,迫切需要专业的评级机构的分析。对此,沈炳熙表示,信用评级机构是否客观公正充分评估并揭示产品风险,将直接影响投资者对产品的认识及相关的买卖决策,因此,在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中,需要对信用评级机构实施必要有效的监督检查,督促它们发挥对市场的正面作用。
在吸取次贷危机教训的基础上,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将有更大的发展。沈炳熙表示,未来将继续推进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在利率和汇率衍生产品方面,将在目前已有的远期、掉期等产品基础上,研究适时推出利率期权等衍生产品及其他汇率衍生产品。此外,还将积极发展信用衍生产品,通过试点方式逐步推出信用违约互换等产品,待时机成熟时再全面推开。
|
|
|
|
[相关资讯] |
 |
|
|
|
|
|
|
|
|
|
|
|
|
·建材商务信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