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短期不会救市,当好猪坚强是开发商唯一选择 |
来源:-
时间:2008/7/10
|
|
|
房地产在暴涨数年之后,终于在峰顶回落,正如股市牛气冲天直破6000点之前笔者警告股市泡沫风险,笔者在07年9月开始断言楼市拐点将现。时至今日,那些在各种场合同笔者争论得面红耳赤的业界同仁,大都成为了笔者朋友。
最近,听到朋友问的最多的就是政府会不会出手救市。对此,笔者再次断言,短期内指望政府救市是不现实的,开发商要做好当猪坚强的准备。
日前,和银行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听说在部分省市工行系统,已经把房贷列为黄色警报,很可能在短期之内上升成为红色警报。
地产界可能很多人并不明白金融行业的特性,作为金融系统,安全远比利益重要,房贷风险越高,金融行业资金必定会逃离楼市,而不是救市。
银行永远是嫌贫爱富,锦上添花的事情人人爱做,雪中送炭嘛,不可能。
不管是美国的次贷危机,还是这次世界性的粮灾,我们需要明白,一个国家的政策,考虑的因素应该全面而长远,尤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
不
明白这点,就没有资格谈论关于房地产的宏观调控。
房贷一直被视为银行的优质贷款,但从笔者分析来看,目前中国房贷危机已经非常明显。目前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远远超出百姓的承受能力,以北京为例,四环内基本上最便宜的房子价格都在12000元以上,以目前市场上平均的套面积120平米算(请注意,我所说的是平均套面积),一套房总价大约144万元,首付三成43万,贷款20年总还款177万,月供需要7600元。算上各种税费、装修,大约还需要投入至少50万元,也就是说,买一套这样的房子,20年这个家庭需要花费290万元,也就是平均每年需要支出15万元。还有孩子的教育呢?交通呢?基本生活成本呢?看病?按这么计算这个家庭每年至少需要收入25万元以上,全北京市有几个家庭能承受?所以目前一线城市的房价超过百姓的承受能力已经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从另外一个角度,按银行规定月供不能超过月收入50%视为优质客户,那么扣除首付和装修等因素,月收入在15000元以内的家庭已经没有能力承受四环内的房价。如果北京房价继续上涨,那基本上绝大部分的家庭都将没有能力承受,或者说,80%的购房者都达不到信用要求,也就是所谓美国的“次信用者”。这些人一旦发生重大疾病、事故,或者经济发生波折,都很有可能无力还贷,所以,目前中国一线城市的房贷已经位于非常危险的边缘。另一方面,从投资客户来看,绝大部分的投资客户都是用银行贷款甚至于借款来投资房产,一旦出现房价波折、经济变动,这部分人拒绝还贷或者无力还贷可能性也非常大。所以说目前中国存在大量的“次级房贷”,如果房价继续飙升,可能“次级房贷”将会占新增贷款的巨大部分。
眼下,迫于银根紧缩政策,大量的开发商面临的资金压力迫使不少人祭出“垫付首付”这个法宝,如果没有首付作为保障,那么,笔者断言,这一批零首付购房者,一定是中国银行业危险最大的定时炸弹。
房价一定幅度的回落,是有利于消除潜在的金融风险的,当然,象深圳那样的暴跌,确实应当引起高层的注意。
然而,毕竟眼下,绝大部分城市房地产都还处于僵持状态,真正暴跌的城市屈指可数,甚至于,大部分城市开发商还拒绝承认房价下跌,这种情况下,对于决策部门来说,房价暴跌的风险还是可控的。
更重要的是,前两年房价的暴涨,已经让中央政府对房地产行业失去了信任度,可以断定,如果政府出台的政策刺激了楼市需求,中国将进入新一轮的房价暴涨通道。
也许,只有经历过惨痛的教训,业界才会明白和风细雨的日子是多么美妙,笔者其实并不反对政府救市,只是,笔者认为,救市的前提,是房地产界需要让政府看到我们愿意做一个好孩子,而不是“反骨仔”。
眼下,反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第一要务,对房贷松绑,就意味着通货膨胀的急剧反弹,而任凭事态发展,年内房价大幅下跌将不可避免,中央政府处于两难境地。
所以,开发商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当好猪坚强,熬吧,熬到政府觉得救市时机到的时候,才是有一个黎明。
|
|
|
|
[相关资讯] |
 |
|
|
|
|
|
|
|
|
|
|
|
|
·建材商务信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