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如何对待那些退潮后裸泳的陶瓷企业 |
来源:佛山陶瓷网
时间:2008/8/12
|
|
|
“只有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这是股神巴非特的名言。那么,哪些是这轮繁荣退却之后的“裸泳的陶瓷企业”———资金链紧绷或有断裂之虞者?越来越多的消息表明,“退潮后裸泳的陶瓷企业”最突出的特点是:资本运作频繁,对金融资本依赖性大,品牌管理投入大,产品定位较高,运营成本较高。这些企业在繁荣时期人们还经常褒扬它们为“领导型企业”,而在低潮时期则通常被人们指指点点,甚至被幸灾乐祸。
反之,“非裸泳”的陶瓷企业”基本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过去繁荣时期一直坚守保守的财务策略,不轻易扩张(据行家分析在四条生产线左右),对品牌的投入也较谨慎。对资本运作手段比较陌生,甚至基本不融资,全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三是外源型型企业,即基本以出口为主。这显示当下市场深度退潮的还是国内市场。陶城报本期b1版的消息显示:上半年佛山市禅城区对外贸易增幅低于省、市的平均水平。但传统的建筑陶瓷出口并未受陶瓷产业转型和偏紧的大环境影响,出口增幅为43%据悉部分出口美国的企业上半年销量还有较大的增长,原因是美国购买力降低,转而增加对性价比好的中国陶瓷的进口三是以三、四线市场为主,对本轮房地产调整不敏感的。四是自己控制渠道的,比如华东企业五是细分市场的耕耘者。比如马赛克企业,它们在本轮经济退潮期基本上不受影响,反而是一派红火,国内、国际市场两旺,上半年轻松增长30%。这主要是因为经过10多年的开拓,国际市场近年开始接受中国马赛克,国内市场则因为消费水平提高,高端需求激增。
如何看待“退潮后裸泳的陶瓷企业”?为什么繁荣时期的“领导型企业”一下子变成了“裸泳企业”?这其实是要辨析一个行业发展的方向性问题。我们其实可以分两个层次来看待这个问题。首先,“退潮”是在全球经济转冷大大背景下发生的,同时也是在国内经济过热、通胀严峻及可料与不可料的“大事件”的影响下爆发的。经济发展有其充满生命体征的盛衰曲线,每个企业都必须经历经济“拐点”的考验。其次,企业要发展,做大做强,不可能仅靠自有资金就能实现,而必须依靠资本市场。企业要做品牌,要创新,要做行业的真正的领导者,没有资本市场的支持怎么行?资本市场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平台,资本市场的建立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成果,没有资本市场也就没有真正的市场经济。事实上,在经济“退潮”时期凸现出的“裸泳者”就不应该感到有什么羞愧,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得及时为“裸泳者”提供遮羞的“衣裳”,好让他们正常上岸。而提供“衣裳”则主要靠成熟的资本市场。那些过去一向比较保守,眼下在“冬天”过得还好的企业只能成为“隐型冠军”,并不能成为领导行业的力量。一个行业无任如何也不能失去未来的方向,我们还是需要那些繁荣时期总能让我们激动的“领导型企业”,因此,在“冬天”拯救他们是国家非常重要的事情!
但现实却是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资本市场还是畸形的:一方面是投资领域的流动性过剩,另一方面是在最迫切需要资金的领域(中小企业),因为融资渠道单一、不畅导致资金紧缺一方面是被严格控制的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及其过低的利率,另一方面是政府严厉打压下的活跃的民间高利贷。最近,在一片“救市”的呼声中,中央银行终于在筹备中小企业银行,并计划拿出2000亿定向放贷给那些处于“裸泳”状态的中小企业,这当然是个积极信号,但这2000亿定向贷款最终能不能定向到中小企业,如果能定向又合不合理?更坏的担心也许是:等到定向之款到了企业已经倒闭了,不需要了!因此,要让众多的“裸泳者”都能及时上岸,还是要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建立国有、地方、民间多层次的信贷体系,尤其是要放宽对民间的金融限制,把不可或缺的民间借贷公司合法化,如此才能真正拯万千中小企业与水火之中。
|
|
|
|
[相关资讯] |
 |
|
|
|
|
|
|
|
|
|
|
|
|
·建材商务信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