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和银行合谋陷阱导致断供潮的出现 |
来源:新浪
时间:2008/8/26
|
|
|
楼市第一例银行起诉断供者的案件在深圳开打,如果没有细致地分析整个案件的来龙去脉,可能很多的人都会指责断供者,认为他是活该或者应该接受法律的审判。但是仔细分析,原来此案的业主是个高房价下开发商假按揭的一个牺牲品,假设真的要指责,只能指责他们的贪便宜,让他们陷入了被告的漩涡。在深圳,甚至说在高房价下的一线城市,这样的业主很多。他们是断供潮的主力军,或是主动的,或是被动的。
来分析一下整个案例。业主夫妇俩在开发商的蛊惑下,开发商帮其向银行贷款买下了自己楼盘的一套房子,并且承诺帮其向银行还每月的按揭,业主一看有这样的好事,就把自己的个人信息给了开发商,开发商利用用户的信息向银行进行假按揭,套取银行贷款。银行也在没有严格审核的情况下就批审了银行贷款,虽然是开发商一直在帮业主向银行还按揭,但是实际上银行显示的是业主在还钱。事后,开发商破产。无法再帮业主还款,在银行的帐户显示上就是业主本人断供。也许在给开发商信息后,业主突然发现世间不会没有免费的午餐,就没有理会这件事情。但是在银行系统实际显示是业主已经贷款买房了。也许业主本人收到法院传票的那一刹那,自己还蒙在鼓里。
这样的现状很普遍,在房价逐渐下跌的楼市下,这样的断供者也会逐渐地出现,还有一些业主只付一成首付,其余开发商垫付的业主,也会相继地加入断供潮的大军。因为他们损失的首付非常的少,在缩水的资产和银行信用面前,他们选择了自己的生存。
这是谁的错呢?是购房者的错么?他们一半受开发商房价持续上涨的恐吓,一半受开发商一成首付,甚至是零首付的诱惑,还有些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开发商假按揭牺牲的对象,这些都是购房者的错么?我看不是。同时,银行在此做了何角色?银行没有严格做好监督管理的作用,相反为了抓购房者的有效客户,提升银行的业绩,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贷款规章制度办事,对如此明目张胆的假按揭或者零首付,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默认。一旦出现风险,银行意识到风险的严重性,他们不想负担自己应该承担的风险,于是想把所有的风险都转嫁给了购房者。在银行和开发商面前,业主的声音显得太微弱了。这时候的业主,已经陷入了开发商和银行默契的陷阱中,难以自拔。
那些真正严格按照贷款规章办事的购房者,不可能在三成首付和银行信用面前选择断供,只有那些真正首付不多甚至零首付的购房者才会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铤而走险选择断供。那事他们的错吗?在此类事件中,在银行和开发商应该承担的责任面前,断供着应该承担的责任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
|
|
|
[相关资讯] |
 |
|
|
|
|
|
|
|
|
|
|
|
|
·建材商务信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