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危机中监管部门的不力 市场需规范 |
来源:慧聪网
作者:刘赟
时间:2008/9/24
|
|
|
“德国制造”的欧典地板骗局被揭穿以前,成立时间仅为1998年欧典地板,到2006年为止,共获得6年的“3.15”认证标志,其后,由于涉嫌商业认证,2006年8月中消协叫停了使用6年的“3·15”标志。
身为国家免检产品的三鹿奶粉,在爆出三聚氰胺事件之前,所获得的荣誉也着实不少。(参见:认证不为公正为赚钱 橱柜假证屡见不鲜)
对老百姓而言,买东西时都图个质量好,用着放心。特别是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人们的期待更高,于是才有了国家免检产品、绿色环保标志等国家质量认证。而各大企业争着往自己“脸上”贴这个标签,就是出于老百姓对这类质量认证的认可,进一步说就是老百姓对国家质量监督部门的充分信任。而事实上,大部分贴着国家质量认证标签的产品,也都以过硬的质量赢得了老百姓的良好口碑。
然而,此次的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无疑会对质量认证体系造成恶劣影响,使民众对“国家免检产品”这块金字招牌产生信任危机。要知道,国家的质量监督系统不仅仅应当对民众负责,更应当对企业负责。一个品牌的成长是需要付出很多人的心血的,作为企业有责任对自己的品牌负责,不能为了利益而泯灭了良心;作为质量监督部门,更应该用高度的责任心担负起质量监督的重任,不能因为发了“招牌”就什么都不管了。
说到底,监管部门监察力度不够,是造成“欧典”“三鹿”现象的根本。
继严肃处理山西“9·8”尾矿库溃坝事故有关责任人后,中央又痛下决心,对“三鹿”毒奶粉事件的相关领导进行了问责和处理。这一系列问责让我们看到了中央的决心并为之拍手称快。
但是作为市场监管部门,比问责更重要的事情是杜绝。建立一个全面的、负责的、高效的监察体系,使市场得到彻底的规范和整治,才能使老百姓真正放心。
|
|
|
|
[相关资讯] |
 |
|
|
|
|
|
|
|
|
|
|
|
|
·建材商务信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