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店营销”的建言 |
来源:中国建材装饰网
作者:张作仁
|
|
|
在营销环境发生巨变的今天,大多数企业越来越没有信心把握自己的命运,所以一切都似乎在下赌注。这无可厚非,但纯粹善意的建议是应该能为人所接纳的。
笔者特别提请注意:本文没有丝毫怀疑或者贬责大店之意,相反,对推出“形象大店”的企业深表敬重,并衷心祝愿其发展良好。
在建材行业,“大店营销”(又称“形象店”)现已成为一种风潮。
不知是真出于形象展示的需要,还是攀比的结果,现在的企业形象店一家比一家大,一家比一家豪华。
单讲形象,这无可厚非,无论是对增强企业自身的信心,还是对企业吸引消费者,都有好处。
但是,出于一种责任,我们总是担心一件事,即,企业在向消费者展现自我时,不知想过这样两个问题没有:一、在全球市场已经开始进入第四个营销阶段的时刻,企业的营销行为是否符合新的营销阶段的要求?二、假如没有传统商业意义上的“店大欺客”的想法,假如全是出于为消费者着想的目的,那么,消费者会认同我们建大店的出发点并在行为上予以支持吗?
我们向企业提出这两个问题,并提请广大建材企业注意,是基于以下的分析。
第四营销阶段已经来临
今天的企业正面临这样一个现实:管理者的平均水平越来越高,管理素质在不断提升,员工的文化程度和实际水平也大大超越以往;在营销实践上付出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得多的投入(金钱和精力),但是,我们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感觉市场拓展越来越艰难,招数用尽也难以打动消费者,赚钱越来越不容易,对企业的前途我们越来越没有信心。
不甘为现实所困,我们必定得寻找出路。
出于惯性思维,我们一方面希望学习更好的营销理论,掌握更高超的营销技巧,另一方面希望通过广告宣传或店面展示来提升形象,通过打折降价等手段促销,通过各种关系的利用打开渠道……
然而,一个很怪的现象令我们百思不得其解:任凭我们怎么努力,而且建设消费市场也明明在大幅增长,但为什么我们就是很难赚到钱?
其实,之所以造成这种“怪象”,是因为我们缺乏对第四营销阶段的营销特征的了解与探究。我们仍然按照以前的营销理论在指导营销,在新的市场环境中,这种按旧的思维方式编织的梦肯定不会触摸到市场的兴奋点,所以企业运转出现困难是必然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应对新的市场环境的挑战呢?
(注:百家之言,不代表本刊观点)
首先应该认识到,并接受这样的现实:我们已经踏入第四营销阶段。
进入第四营销阶段后,市场进入到一个被一些营销学家称为“超竞争”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大部分产品不仅几近同质,而且处于供过于求或者供需平衡状态;低层次促销活动不再是灵丹妙药,价格战只能伤害自己;企业成本高速上涨;企业的技术整合能力相对减弱;市场运行进一步规范(如商业贿赂大大减少,税控加强,不正当竞争空间快速萎缩)……
其次,我们应该尊重第四营销阶段的特征并按其要求来开展营销。第四营销阶段的营销更注重策略组合,讲究在“整合策略”思想的指导下,使营销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行为。单一做好哪一面或哪几面都不行,否则其它方面都会成为营销收获的短板而导致失败。
“大店营销”在建材企业的形象建设中,其作用十分单薄,但往往被企业高估。企业以为可以提升形象,其实熟悉建材消费特征的人知道,这是误区认识(下文略有简析),结果只会给企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企业不应该把心思放在“大”上,而应该认真分析市场的变化,学习最新的营销理论,着手制定企业符合新营销阶段生存需要的新思路,使企业能早日实施营销突围。
“大店营销”的营销对象模糊
当我们希望通过“形象店”的店面大、装修档次高以打造企业或产品形象时,可能会忽略一个问题:这个形象是树给谁看的?
假如认真思考一下,我们会觉得很不值,因为除了我们自己外,无法确定长期关注并欣赏我们的对象。
很多企业把大众消费者当作自己的营销对象,这是错误的。
《建材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根据建材的消费特征,把施工单位(建筑装饰公司等)除外,建材客户的不确定性是绝对的,换句话说,建材消费基本上很少有经常性的回头客。这就使得建材形象店就象火车站、汽车站附近的餐馆一样,对消费者的吸引无法形成回头客群。即使偶有零星散户,其贡献对建材企业的发展也是杯水车薪,起不了多大作用。使得以大众消费者为主要营销对象的“形象店”的形象永远无法积淀,无法形成高度和厚度。
这样看来,形象大店并不能帮助我们征服并稳定长期的大众客户;而我们可以进行重点营销的对象——工程单位,又不必通过这种方式去征服。“形象大店”没有稳定人群(消费者)的欣赏,我们的形象店怎么树立形象?
有人说,就是到火车站、汽车站附近吃饭,店面亮堂整洁也更能吸引人呀!是的,有这种可能。但是,如果稍稍分析一下,你就会认为这种说法根本立不住脚。
其一,到火车站、汽车站吃饭的人往往是必须的选择,因为到那儿了,又有需求,只好尽可能选一个干净整洁、大一点的地方就餐。但建材不是这样的,建材消费者选择的地方很多,不一定非到你形象店所在的位置不可。
其二,实际上,火车站、汽车站附近为流客服务的餐馆饭店,几乎没有一家会在店面形象、食品质量上下硬功夫,因为好、坏都一样卖,只要符合卫生要求就行。这种行为不需讲什么道理,成本概念谁都懂。
一家地板店,或者一家陶瓷店再大,也只卖自身企业的那几样产品,除非把大店作仓库,否则,店大店小有什么区别。除了满足企业的虚荣心,从营销角度讲,几乎没有用。
有人认为,自己开设“形象店”不是为了卖产品,只是作为展示厅使用。其实,根据前面的分析,即使不顾经营成本(事实上这样的店只能加大成本),“大店营销”想打造“形象店”的拳头多半打空。
“形象店”对展示形象并无实质性的帮助时,不妨放弃这种想法。
既建者已矣,欲建者深思。 |
|
|
|
|
[相关文章]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