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眼里,“哲学”往往深奥而艰涩。哲学系毕业的,即便是高材生,也往往改行,无法从事哲学工作。甚至,一提到“哲学天才”,人们往往联想到“疯子”。
百度“哲学”,解释稍长,“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或许通读5遍,也仍然不明白“哲学”是什么?此时此刻有位无名人士高呼,“经营需要哲学”,相信他肯定得不到“鼓掌”,甚至连“质疑”也甭想,恐怕得到最多的是无声的“嗤之以鼻”。
因为一说到“经营”,人们往往想到的是“西方文化”,再深些“一大堆数据、图标、计算公式”,“那是一种生硬而高深但很值钱的学问”,但肯定与“哲学”挂不上钩。“经营”一词的一般定义为“根据企业的资源状况和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企业长期发展进行战略性规划和部署、制定企业的远景目标和方针的战略层次活动。”
然而如今,日本的四大经营之圣之一稻盛和夫先生(年龄最小,仅存于世)提出“经营也需要哲学”。人们不禁抬起头来瞄上几眼。在稻盛和夫看来,所谓“经营哲学”,首先是经营公司的规范、规则,或者说必须遵守的事项。经营公司无论如何都必须有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规范规则、或事项,这些作为“哲学”,必须在企业内部明确地确立起来。
读起来,非常“言之无物”……
他说,“时时从根本上思考事物应有的理想状态,这种思考习惯,孕育出了我的经营哲学的原型。”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学部毕业。技术员出身的他,最终成就了两家名列全球500强的大企业,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52岁创办第二电电(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
当初设立“第二电电”(也就是现在的KDDI)挑战一家独大的NTT时,稻盛和夫就像唐·吉诃德,手持长矛冲向巨型风车。社会舆论都认为京瓷参与,必败无疑。稻盛和夫回忆:“各种矛盾的想法在我头脑里交织,我十分苦恼。每晚睡觉前,我反复扪心自问:我投身电信事业,真的是为了民众的利益吗?我的动机纯粹吗?不是为了自己赚钱吗?真的没有一点儿私心吗?是想出风头吗?是为了获得喝彩吗?是为了沽名钓誉吗?是为了青史留名吗?我每晚都不停地逼问自己。”
经过整整半年的反复思索,稻盛和夫终于认定自己“动机纯,私心无”,“敢向天地神明宣誓,没有一丝杂念”。于是不再犹豫,设立“第二电电”,积极参与竞争。
稻盛和夫说:“在通信领域,我没有知识,没有技术,一无所有。如果我在这个领域内挥动令旗,取得成功,就能证明哲学的威力。仅仅依靠哲学,真的能够成就这么巨大的事业吗?设立DDI,以自己的后半生进行挑战,就是为了证明这一点,证明哲学这个唯一的武器的力量。反过来讲,如果我失败了,就证明仅靠哲学不能经营好企业。”
结果证明,稻盛和夫成功了,第二电电再次成为世界500强。
2010年2月78岁高龄的稻盛和夫应时任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之请,接手了第三家世界500强公司——已经宣布破产重组的日航。与稻盛和夫私交甚深于2001年结识稻盛和夫的稻盛和夫管理顾问(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岫云向笔者表示,同创办第二电电一样,稻盛和夫接手日航的确有自己的私心,那就是再次证明自己的经营哲学之有效性,与此同时,他不断质疑自己的动机,最终他得出他的动机纯粹:1、挽救日本经济;2、给日本企业以信心;3、让日航的6万名员工不失业;4、为日本国民服务,因为一旦日航破产,日本将仅剩下一家民营的航空公司,当不存在竞争时,受压榨的将是日本国民。
稻盛和夫作为一位20世纪的企业家,其想法实在另类得可怕。不过据可靠消息,半年之后,日航4、5、6三个月财务报表合算出现了盈利。就让我们来看看,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究竟是什么灵丹妙药?它何以如此威力强大?难道真如某些管理学者所议论“在过去10年,德鲁克武装了我们的头脑;在未来10年,稻盛和夫将充实我们的灵魂”?
作为人,何为正确?
2008年,当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客户的阿里巴巴正在冬天苦苦煎熬时,马云却在思考“人的本质,企业发展到最后到底为了什么?”10月,在日本京瓷公司总部会议室马云(44岁)、稻盛和夫(76岁)做了一次对话。马云对稻盛和夫的评价是,“真正的洒脱,在做人的境界上花很多精力”。
接下来是那个传颂了许多遍的美丽故事!在创立京都半导体公司的第二年,新进来的员工要求公司保证他们将来的收入会增加到一定程度。当时,公司刚成立,连自己都难保,如何保证新人的收入增长?经过三天三夜的讨论,稻盛和夫与他的合作伙伴,认为员工的要求符合人类价值标准,于是他们不仅答应了员工的要求,而且还把公司的使命做了重大调整:“京都半导体公司的理念,就是提供给所有员工物质与心灵成长的机会,并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促进社会与全人类的进步。”因为稻盛和夫明白,如果和员工不一条心,京瓷永远无法做成“世界第一”。
很难让人相信,还有这样的企业使命。当我一位同事看到《活法(一)》封面上的文字“让无数独生子女找到组织的关爱”时,她说,“一看这行字,我就不想看此书!”在现今的中国,员工们知道自己不可能那么幸运碰到那么崇高的企业家,甚至在他们心目中,“无商不奸”。
在多数企业,没有经营者会向员工们提出“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个问题。而稻盛和夫所思考的“经营哲学”却正是针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其实这也正是我们孩童时代父母老师所教导的做人的最朴实的原则,例如“要正直,不要骗人,不能撒谎,要善良,要公正,要有勇气,要乐于助人,要公平”等等。
他说,“‘这么起码的东西还需要在企业里讲吗?’或许有人感到惊奇。但是正因为不遵守上述理所当然的做人的原则,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企业丑闻。”
为了获利,“这种程度的违规没有关系吧”,将公司内的规范规则稍稍扭曲,结果行通了。于是“稍进一步的违规也没问题吧”,规范规则更抛在一边。这样企业或者产品就会发生问题,如果将问题公开,企业可能蒙受巨大损失。于是采取“不如实公布,沉默以对”的态度。而由于内部告发、问题暴露时,企业又出面掩饰,做假报告等。结果舆论谴责企业说谎骗人、掩盖真相,事态越加复杂,最终导致企业崩溃。
“这就是出身于一流大学、挤身于一流企业领导人岗位的经营干部做出的事情。与这些企业精英们讲什么‘要正直,不要骗人,不能撒谎’,似乎太幼稚太愚蠢了,他们会一笑了之。然而,这么简单幼稚的道理他们却不能实行,这就是导致企业崩溃的根本原因”稻盛和夫严厉斥责。
“我认为,正因为缺乏这种朴实哲学的人成了大企业的领导者,才招致今天世界上许多大企业丑闻频发。而其结果是造成了整个社会陷入极度的混乱。所幸的是,因为我缺乏经营的经验和知识,有关企业经营的规范、规则和必须遵守的事项,仅仅从‘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一句话中引申出来,并用它来说服员工。”
“作为人,何为正确?”在中国企业界从未发生过,那些古老的“美德”早已不挂在嘴边,我们也不再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违背了某条准则,久而久之,整天想的都是一己私利,想着怎么从别人那获取,而非帮助别人。
稻盛和夫说,自利是人的本性,自利则生;没有自利,人就是去了生存的基本驱动力。同时,利他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利他则久;没有利他,人生和事业就会失去平衡并最终导致失败。
“如果能以利他的角度审视企业面临的问题,我们就会获得一种‘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开阔感,因而发现复杂事物背后的本质问题。其实,人性的光辉从来没有熄灭过,只是有时被私利和困顿所遮盖,利他的动机能够焕发员工的激情和创造力,同时,也让经营者具有前所未有的决断力和正义感。”
稻盛和夫还认为,宇宙具有一种生生不息的意志和力量,这是一种“向善”的力量。利他之心符合“向善”的宇宙意志,因而将会协助我们打开“智慧的宝库”,让我们享受灵光一现的惊喜。稻盛和夫说,打开智慧的宝库大门的钥匙就是利他之心。
当然,稻盛哲学绝不仅仅是理念,而是一整套调节激励员工精神的经营管理体系和会计体系,其所独创的阿米巴经将公司组织分为一个个“阿米巴”小集体,而各个小集体,就像是一个一个的中小企业,在保持创新活力的同时,以“单位时间核算”这种独特的经营指标为基础,彻底追求时间附加价值的最大化。“自利利他”,配上这套体系,稻盛和夫真正做到了“精神领袖虽走,灵魂还留在企业里。”
六项精进
“自利利他”,“要正直,不要骗人,不能撒谎,要善良,要公正,要有勇气,要乐于助人,要公平”说起来的确容易。但正如一首歌谣所唱“圣贤之道,听了唱了却不做,毫无价值。”“无论你读过、听过多么好的道理,如果不亲身实践就毫无意义。”哲学也一样,无论学了多少,因为是过于简单的道理,将它变成自己的东西、认真实践的人反而很少。
于是稻盛和夫把这套经营哲学进行总结归纳,认为管理者只要做好“六项精进”,就能搞好企业: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2、要谦虚,不要骄傲;3、要每天反省;4、活着,就要感谢;5、积善行、思利他;6、忘却感性的烦恼。
一、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六项精进”中率先登场的就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是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一条。每一天都竭尽全力、拼命工作,是企业经营中最重要的事情。想拥有美好的人生,想成功地经营企业,前提条件就是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做不到这一点,企业经营的成功,人生的成功,都是空中楼阁。
“在我27岁时,开始经营企业,成立了京瓷公司。当时,我连经营的‘经’字都不识,但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公司倒闭,不能让支持我、出钱帮我成立公司的人遭殃。为此,我拼命地工作,常常从清晨干到凌晨,正是因为这种勤奋,才有了‘京瓷’今天的辉煌。”
“我为什么强调要‘拼命工作’呢?”
“第一,自然界存在的前提,就是一切生命都拼命求生存。稍微有了点钱,公司刚有起色,就想偷懒,就想舒服,这种浅薄的想法也就是我们人类才有。在自然界里,这样的生物绝不存在。在严酷的条件下顽强地生存,这是自然界生存的规律,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也必须认认真真、竭尽全力。”
“我向许多人提问:‘你是否在竭尽全力地工作?’‘是的,我在努力工作。’我对这样的回答并不满意!‘你是否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如果你不更加认真、更加努力,就不会有理想的结果。”
第二,全力投入工作就会产生创意。当你每天都聚精会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时候,低效的、漫不经心的现象就会消失。不管是谁,只要喜欢上自己的工作,只要进入拼命努力的状态,他就会考虑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就会寻思更好的、更有效的工作方法。拼命工作的同时又能思考如何改进工作,那么你的每一天都会充满创意。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好,这样不断琢磨,反复思索,就会生出好想法,产生有益的启迪。
二、要谦虚,不要骄傲
稻盛和夫认为:谦虚是最重要的人格要素。“要谦虚,不要骄傲”并非只针对成功后骄傲自大的人,而是要求经营者在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的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
“‘谦受福’是一句非常重要的格言,我下决心信守这句格言。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用强硬手段排挤别人,看上去也很成功,其实不然。真正的成功者,尽管胸怀火一般的热情和斗志,但他们同时也是谦虚的人、谨慎的人。”
三、要每天反省
一天结束以后,回顾这一天,进行自我反省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今天有没有让人感到不愉快?待人是否亲切?是否傲慢?有没有卑怯的举止?有没有自私的言行?回顾自己的一天,对照做人的准则,确认言行是否正确,这样的作业十分必要。
抑制自己的邪恶之心,让良心占领思想阵地,这个作业过程就是“反省”。所谓良心指的是“真我”,也就是利他之心,怜爱他人,愿他人过得好。与此相反的是“自我”,指的是利己心,只要自己好,不管别人。贪婪之心就属于“自我”。回顾今天,想想冒出了多少“自我”,抑制这种“自我”,让“真我”也就是利他之心活跃,这样的过程就是“反省”。
稻盛和夫经常说:提高心性就能扩展经营。也就是说,不磨练自己的灵魂,就无法搞好经营。我经常和大家谈到这一点,我想和大家一起遵循这个原则。
四、活着,就要感谢
对一切都要说:“谢谢!”
“‘感谢’非常重要。我们要感谢周围的一切,因为我们不可能单身一人活在这世上。空气、水、食品,还有家庭成员、单位同事,还有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在周围环境的支持下才能生存。不,与其说是‘生存’,不如说是‘让我生存’。”
这样想来,只要我们能健康地活着,就该自然地生出感谢之心,有了感谢之心,我们就能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五、积善行、思利他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积善之家有余庆”,意思是:多行善,多做好事就会有好报。不仅当事人,就连家人、亲戚也有好报。一人行善,惠及全家以至亲朋好友,中国先贤们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六、忘却感性的烦恼
担心、烦恼、失败等等,是人生的常事。但是,覆水难收,总为已经的失败而悔恨,毫无意义。老是闷闷不乐会引起心病,接下来会引发身体的毛病,最终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不幸。不要让已经过去的事再困扰自己,心里要想新的事情,新的想法要转移到新的行动上去,这一点很重要。
稻盛和夫说:“要对过去的事进行深刻的反省,但不要因此在感情和感性的层面上伤害自己,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要运用理性来思考问题,迅速地将精力集中到新的思考和新的行动中去。我认为:这样做就能开创人生的新局面。”
别留下笑柄
“六项精进”数下来不过区区五十余字,然而做起来却极不容易,所以当你把这种经营哲学灌输给员工,让整个团队共同拥有时,往往受到抵制,有人说,拥有什么思维方式,哲学,难道不是个人的自由吗?
然而,在稻盛和夫看来,“企业这样的集团,为了其中的员工们的幸福,需要揭示高目标,需要不断发展成长,这就要求有正确的哲学,正确的思维方式作为共同的基准,在此基础上把全体员工的力量凝聚起来。”
“尽管人有只说不做的习性,但是,为什么我还要跟大家反复强调‘必须在企业里提倡这种哲学,必须与员工们共同拥有这种哲学’呢?因为,将哲学融入自己的血肉,付诸实践,虽然极为困难,但理解‘作为人,就应该这样去生活’,力求接近这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并为此而拼命努力的人,与不作这样的思考、漫不经心地生活的人之间,人生和工作的结果可以迥然不同。”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哲学,不是能够领会或不能领会的问题,而是随时反思反省,不断努力去领悟,去体验,这才是最重要的。
稻盛和夫表示,在企业里实践哲学、希望与员工共有这种哲学的时候,倡导哲学的经营者的姿态很重要。“例如,在企业里举办哲学学习会,有时会遭到年轻员工们的抵制。因为经营者提倡大家学哲学,而充满理想的年轻员工理解这种哲学后,就会拿这种哲学来同提倡哲学的经营者进行对照,如果经营者行为不当,年轻员工察觉后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所以,在给员工讲解哲学之前,应该先表达如下的意思:我提议大家要学哲学,好像我自己有什么了不起似的,其实这种哲学我自己还没有实行。我虽然是公司的领导人,但至今在哲学的各个方面都没有很好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还是个尚未入门的小学生,但从今之后,我要与大家共同努力,终生去实践这种哲学。不是说因为自己还没有很好实践,就不能在大家面前提倡哲学。作为社长,我至少要提出‘应该这么去做。’因为我希望通过学习哲学,年轻人能成长,公司能发展。如果大家认为我违反哲学,那么,希望大家超越我,拥有更出色的思维方式,来带领公司向前进。这样做,不仅能使公司发展壮大,而且能使大家人生幸福。”
稻盛和夫再三强调,“越是高层的哲学,在让年轻员工们学习理解时,越要采取谦虚的态度。讲些豪言壮语,好像自己全都理解了、全都实践了,这种态度在年轻员工们看来,不过是留下了笑柄。能够全部实行哲学的人不存在,自己也不例外,但努力要让哲学变成自己的东西,这种姿态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