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数年中,“蓝海战略”深深影响了中国企业界。无数企业对其顶礼膜拜,几乎将其奉为新的“企业圣经”。
其实,“蓝海战略”说白了就是指“利润蓝海”——利润率是“蓝海”,利润额是“蓝海”。
这样的“蓝海”,是当今无数企业的渴望。
但我一直认为,“蓝海战略”其实是个伪命题,甚至还可能是“塞壬的歌声”,其主体思想是一瓶包装精美的“毒酒”,如果真的被普遍实行,对于中国企业将祸害无穷;具有这样思想的企业,很可能会滞留在原地“守株待兔”。
我们就从利润的角度来看看“蓝海”之毒——
“蓝海战略”通常追求厚利,但它忽视了,微利才是商业的本质,而高利润只是个别,本末倒置。
蓝海为什么在中国风行?很简单,因为它迎合了当前形势下众多中国企业的心态。
当前中国企业处于一个什么形势?简言之,就是竞争已从粗放型竞争转移到综合实力的竞争,从横向的疆域扩张时代过度到纵向的企业治理时代。和以往比,企业的利润率与利润额大大下降,很多行业目前的利润率已经不足10%,与20年前百分之几百的利润率比起来,可谓有天壤之别;与十年乃至几年前大约30%、50%以上的利润率比起来,也不可同日而语。
于是,企业都急了,都喊不正常了。
但是,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不是现在不正常了,而是以前不正常了。
你能说一个大众化的行业,利润竟然达到百分之几百,那正常吗?20年前,一台微波炉就要近5000元,而现在基本不足500元,到底谁正常?而纵使20年前的企业利润普遍高,但是,整体比起来,也是现在而非20年前的企业才是真正日益强大的企业,20年前,1亿以上的企业都是巨头,而现在,纵使是100亿,也并不鲜见。
是的,很多企业怀念过去,在过去,很多企业是从来不愁销售的,商家在外面排队等待提货。但是,那是很初级的、不正常的商业社会。市场成熟正常后,这些情形就不存在了。
在一个正常的商业社会中,绝大多数的行业应该是低利润的,只有少数行业才是高利润(这就是奢侈品与大众产品的区别,但这要靠品质与品牌的双重绝妙打造才能达到);在一个行业中,只有少数顶端产品是高利润的,而绝大多数产品企业应该是微利经营的,这就是高端产品与普通产品的区别。这才是真正的商业社会,也是一个最普遍的规律。
所以,我们应该感谢长虹使买彩电像买衣服一样容易,感谢格兰仕使买微波炉像买拖鞋一样容易,感谢国美使买家电像买菜一样容易,这些企业,将他们所在的行业从贵胄拉向了平民,而且换来的行业不是坠落,而是整体的升华。
蓝海战略的一个最大缺陷,就是设置了一个虚假的前提:它的假设是,如果一个行业无好的利润,就应该另外开辟“蓝海”,进行战略转移,如果一个产品无比较高的利润,就必须被抛弃,另外开拓新品。
而这,是个天大的无知。是对商业社会本质的视而不见。其致命的缺陷,就是忽略了前提:把适用于少数行业、少数企业、少数产品的东西,硬是上升为一个普遍现象。
在一个正常的商业社会,应该是大多数行业微利,大多数企业微利,同一行业内的大多数产品微利,作为普遍现象,如果大家都要去找什么蓝海,世界上有那么多的蓝海吗?
如果一个人说:我可以使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成为富翁。那么,别相信他!他不是专门开空头支票的野心家,就是一个江湖骗子。
如果一个人说,我只能使世界上少数人成为富翁,但我可以使世上绝大多数人都比现在过得好。那么,支持他吧,他才是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