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些成功人士,我们常常评价他们“胆大”, 敢作敢为,敢冲敢闯,闯出一片天地,令我们羡慕。
为什么这些人胆大?
胆大者常有三种类型:无知者、莽夫、智勇双全者。
无知者胆大,是因为其不知所畏,所以说“无知者无畏”;
莽夫者胆大,是因为其不计后果,所以被称为“莽夫之勇”(荀子称之“狗彘[zhì,猪]之勇”、“小人之勇”);
真正的胆大者,属于智勇兼备的胆识人士,他们的胆大来自于对规律把握的透彻、对机遇认识的深刻,对局势驾驭的信心。只有他们才会真正成功。
“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运行、发展规律的科学。学习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把握市场经济规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使我们赚钱更有信心,发展更为顺利。
绝大多数企业身处市场经济环境,希望在这样的环境取得经营上的成功,所以,明智的经营者都要学习一些经济学上的规律。
谈起经济规律,我们不得不提到《增广贤文》中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就是“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居闹市无人问”。过去,我们常常用此话评价世态炎凉,或者指责他人趋炎附势、嫌贫爱富,可很少有人想一想:为什么有些人身居闹市都还会贫穷?而有些人即使住在大山深处也还能富有?
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建材经济学”是研究建材市场运行发展规律的科学。了解建材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在建材经营过程中赚钱更有信心,赚到更多钱,企业发展更顺利。
“建材经济学”讲解的主要是建材行业经世致用的学问,从实用角度讲,更像“建材经营学”,所以“建材经济学”又叫“建材经营学”。
四、关于建材经济学
何谓经济学?
书面语言就是关于经济运行、发展规律的科学。经济规律,就是指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所说的市场上那只“看不见的手”。当没有政府干预(经济学中叫“有形的手”)时时候,市场就是由这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
我们都曾经在学校读过《政治经济学》,由于距离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过远,相关知识在记忆的最深处也难觅踪影。忘了也好,我们这里所谈的经济学也许和之前所学毫无关联,正好免受影响。
有关经济学的专业教科书很多,到书店或者百度上搜索,可以查出各种各样的解释、论证;定理、规律;事件、现象;派别、分类等等。有钻研兴趣者可以去仔细查询,我们在此不予赘述。
对于我们建材人来讲,这些专业的内容很难看懂,看懂也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我们只需要直观的、有现实意义的经济学知识。我们需要用我们的语言和贴近现实的理解来解读经济学。
因为我们了解经济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我们的经营充满信心,顺利发展。
好,说到这里,我们所要研究的建材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就出来了——正如研究“建材营销学”时我们要把销售和营销进行对比一样,现在,我们要把“经营”和“经济”进行对比,给经济一个通俗化的定义——如果说经营是指实际各种营运工作和心理的总和,那么,经济则是指在经营中所遵循的市场规律和信心的总和。
由此而见,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让我们充满信心、快乐经营的学问。
我们知道“经济学”是怎么回事了,那么,“建材经济学”又是什么呢?
就是经济学结合建材行业市场特征(注意,不是建材行业消费特征)的学问,也就是让我们在经营建材产品的过程中,充满信心、保持快乐的学问。这既是建材经济学研究的方向、内容,也是建材经济学的作用。
提醒注意:我们在这里研究的建材经济学,是指中国特色的建材经济学。要和“中国环境”与“中国特色”紧密结合起来。
“建材经济学”的作用是“让我们在对建材产品的经营过程中,充满信心,保持快乐”,那么,“建材经济学”具体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呢?
我们先来看看,经济学具体应该解决一些什么问题。
五、经济学具体解决什么问题
我们把经济学家王福重的理解直接搬过来借用一下——
经济学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三个,即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以及为谁生产。
第一,生产什么?
明天就要考试,不及格就不能毕业,而心爱的女朋友非要去看《2012》,不去的话,“女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今晚的时间是一定的,不能两样都做,选择一个意味着放弃另一个,你必须做出选择,究竟用它做什么,看书还是看电影?
中国电视机产量世界第一,大飞机却一架也不生产。如果不生产电视,把资源转为生产飞机会怎么样?
资源是有限的,不能兼顾(如果能,资源就不稀缺),只能选其一,这个问题叫“生产什么”。这是人类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怎么生产?
农民种粮,既可以用机器,也可以用人工。收割机当然比人工快,可是如果只有一亩地,还是人工好,因为机器太贵,不值得。如果是大面积耕作,当然是机器划算。所以,中国农村至今主要用人工,美国的农场则用大型机械,否则全赔钱。
比亚迪的老总王传福去日本学习手机电池生产,发现日本用机器人做,因为日本的人工太贵,用机器可以节约成本。他手里只有几十万元钱,日本人的方法学不了。回来后,他决定用人工生产,中国的人工便宜,他把日本机器人的那些分解动作,全部改造为人工操作,比亚迪成功了,现在比亚迪手机电池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
中国每年的会议费有3000多亿元,有些会议没有任何实际的用处,不过是确定了下次开会的日期。单就开会的形式来说,没有特别的必要,集中开会实属浪费,电视电话的方式就够了,能省很多钱。
中国邮政为什么连年亏损?居然是因为技术太先进了。引进大量的信件分拣机,结果工人下岗。信件就那么多,用机器和用人工的效果一样,可是用人工便宜,机器贵,弃人工不用,当然就亏损了。
有人很迷信技术,觉得手段越先进越好,其实,这是误解。技术不是我们追求的,我们追求的,应该是经济效率,也就是利润最大。技术只是实物形式的效率,和利润是两回事,利润是货币形式的效率。
生产(也包括消费)的方式有多种,不同方式的后果不同,这是第二个问题,即如何生产。
第三,为谁生产?
生产并不是目的,消费才是。产品只有到达消费者手里,才算完成了它的使命。产品到达个人手里的过程,叫做分配。如何分配,即“为谁生产”,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平均主义分配原则,卖力干活的和偷懒怠工的,最后的报酬完全一样。
平均主义制度的假设是,大家都会努力工作,没人偷懒。开始时,大家可能积极劳动。可是,在没有建立内在驱动的背景下,热情作为动力总是暂时的,利益才是最可靠的激励手段,虽然并不能持久。
总有一天,那些努力工作的人会发现,自己被偷懒的人剥削了。谁也不比谁傻多少,结果就是大家都偷懒。在平均主义体制下,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偷懒,占别人便宜。制度存在缺陷,好人也只有做坏事的份儿。
以上三个问题合起来,就是著名的“资源配置”。这就是经济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资源配置的过程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由看不见的手来安排,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盛赞了这只手的美妙。
我们知道了经济学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后,对建材经济学所要解决的问题似乎可以触类旁通,不需要再作细致分析。
不是吗,把三个问题拿来照搬就行了嘛。
但是,当我们把这三个问题放在建材行业时,发现它们根本不是什么问题,“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为谁生产”不是一目了然还用得着说吗?
既然如此,建材经济学到底研究什么呢?
研究建材经营信心的来源。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