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运行中,有一件事既是所有管理者关心的“头等大事”,也是他们关心的“头等难事”。
这件事便是团队建设。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其发展的信心来自于团队,因此研究建材经济学必须要研究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难度却是令很多老板们头痛不已的。团队建设的难,难在管理方和被管理方都知道怎么做,但就是做不到,做不好。
几年前,企业界流行一句话:“慢慢长,等于慢慢死。”意思是市场的发展速度可能超过了很多企业的成长速度,企业如果慢慢成长,根本跟不上市场的前进速度,只有被市场淘汰的厄运。
实际上,真实的现状是:“慢慢长,等于快快死。”因为当今时代,社会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远远超过了很多企业的成长速度。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经济发展每年所走的路程几乎是西方国家10年乃至几十年所经历的路程。仅以市场营销为例,西方国家经历50年的营销之路,我们3、5年就跨过了。(真的是跨越式发展!)
我们不快快走怎么行!
那么,对于一个现有企业而言,决定我们是慢慢长,还是快快长的因素是什么呢?
取决于我们团队的运行效率。要快快走,必须想法提高我们团队的运行效率。
一个既有团队,该怎样提高工作效率呢?
关于效率的提高,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讲出一长串的方法出来,但是,很多看似有效的方法真正一到实践就难以发挥作用。很多传统的团队建设法,甚至还是饮鸩止渴,适得其反。
香港歌星叶倩文曾经唱过一首名叫《曾经心痛》的歌,里面有一句歌词:“这些道理我懂,可是真正面对,叫我如何放得下?”
团队建设遇到的最头痛的问题恰在于此。当今时代,人人冰雪聪明,个个都受过较高教育,几乎都可为人师,所以,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没有什么道理谁不懂。
可是,就是面对具体问题的时候,人们忽然发现,自己对那些道理的理解有点似是而非,云隔雾阻,无法捕捉,不是感到隔靴搔痒,就是根本用不上。
进一步总结还发现这样的现象:很多事情人们是知道应该怎么做的,也认可这样做是最好的办法,但就是不那么做。
这是为什么?
一、道理与现实的尴尬
俗话说:“成与败,一念间。”同一人,同一事,仅因为“一念”之不同,结果就会完全两样。佛门的说法是:“一年觉,成功;一念迷,失败。”
既然如此,有人会说:“那我就选择能够使我成功的那‘一念’嘛。”
假如这“一念”带来的结果像一件有形的商品那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鲜活地摆在那里任你挑选,而你本人又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标准(这与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关),并能正确地抉择,那当然就可以了。
但问题是你不能自主选择。原因在于,首先,这“一念”的结果并不能提前展现,而你也并不能预测这“一念”的结局,所以,多数情况下你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做选择是正确的;其次,即便你能预测这“一念”的结局,知道抉择的优劣,但你的选择也仍然不是由你做主,所以,很多时候你并不会去选择对你有利、可能会让你成功的那“一念”。
有人会说:“不可能,我自己的事情我还不能做主?我知道好坏,我还不选好的?难道我是贱骨头?”
你是不是贱骨头并不重要,关键是,你的行为确实并不是由你的判断在抉择。这与你是不是贱骨头没有多大关系,当然,如果你是贱骨头,就更加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了。
其实,人们的很多选择是“身不由己”的,不光是身外的很多事你身不由己,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也是“身不由己”。比如你能停止自己的呼吸、心跳吗?不能。可这确实是你很私人的事情啊。
有人说,你所说的是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事情,我是做不了主,但是,由我意识控制的事情,我是完全可以决定的。
那我要问:人人都知道每天锻炼半小时(简单如跑步)对身体很好,并且完全能够抽出半小时,那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每天看一小时的书,也对人的提升大有好处,并且,都可以抽出时间,为什么绝大多数人不做?
很多自杀的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伤害最爱自己的人,但依然“义无反顾”;那些吸毒的人都知道毒品有百害而无一利却深陷其中,那些盗窃者,那些贪官都知道自己行为的危害却欲壑难填……为什么做不到?
为什么他们做的是一个与正确标准相违的选择?是毁灭自己的选择?
难道他们是傻瓜?
肯定不是。他们虽不说个个都是人精,但其智力绝对在大众的平均水平以上。
这就是我们在现实中遇到的尴尬或者矛盾——明知该为却不为,明知不能为却偏为之。
我们为什么会这样?
二、谁在为我们做主
我们一直以为,自己的事情,是自己在做主,至少身内的事情是如此。但实际上不是这样。
那么,是什么在为我们做主呢?
是我们的潜意识。你看,在现实中做很多事情,我们都是自然而然不加思考,根本就不需要过大脑的——吃饭,我们不需要对着镜子看看口在哪里,就可以快速熟练并准确地把饭菜送进嘴巴;人家扔东西过来,我们伸手就接,不需要判断速度、方位再决定如何做……
我们的思想、念头、语言、行为,都是由潜意识在做主。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有90%是由潜意识在控制,10%是由显意识决定。但那些看似由显意识决定的事情,实际上都还是由潜意识提供的思维模式和决策素材在起作用,因此,也几乎就是潜意识决定的结果。
潜意识是怎么替我们做主的呢?
通过各种人生观、价值观(包括由此衍生的若干种“观”)和思维模式来为我们做主,其外在表现形式就是我们的各种习惯——“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
我们遇到任何事情要处理时,不管是不假思索还是深思熟虑,其实都是潜意识基于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现实结合作用的结果——由思维模式对现有的素材进行综合加工,得出一个解决方案,反映在我们头脑中,这便成了我们认为最佳的方案。这个方案并不见得是客观上对我们最有利的最佳方案,而仅仅是潜意识“理解”的最佳方案。
那么潜意识又为什么会得出这么一个在客观上并不见得是最好的方案,并指挥我们照之执行呢?如果遇到坏的方案,岂不是会给我们带来祸害?(绝对是的,很多人的结局实际上已经验证了这个问题。)
其实,潜意识对我们是最忠诚的,它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好。只不过,它的忠是完全的、不折不扣的“愚忠”。它所理解的好或坏,是你过去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它的——你喜欢做什么事,它就认为这件事对你有好处,它就指挥你经常做这样的事;你不喜欢做什么事,它就认为这件事情对你不好,就会让你反感这样的事。
由此可见,如果你是“明君”,潜意识会助你快速成功;如果你是“昏君”,潜意识会让你加快灭亡。
这和潜意识的形成有关。潜意识的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最初的潜意识几乎诞生于有你的那一刻起,而后又经日积月累逐步积淀起来形成较为全面的世界观。它在形成的同时,就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心理上,还反映在生理上。
潜意识的形成有三种途径:1、在人类生存环境中直接获得(这是本能方面的潜意识的来源,人类有相通性,可以参看“一百只猴子效应”);2、通过思想、语言、行为上的不断重复而形成;3、特殊情况下的巨大刺激。
通常的形成是这样的:我们做某件事情表现快乐,重复几次的时候,潜意识就认为这样的事情能给自己的“主人”带来快乐,于是,它就会经常制造这样的提示,让你惦记着去做这件事。当然,既然是潜意识,你本人就根本意识不到。
举几个很简单的例子:假如某次你看到一个自己很喜欢的东西,趁人不注意,你偷偷拿走了,很刺激很欣喜,这被潜意识捕捉到了,它认为这对你好,今后就会经常提醒你趁人不注意拿东西;开始打麻将你赢了钱,很高兴,潜意识认为这对你好,今后就经常提醒你想到这点,你就有麻将瘾了……很多怪癖或坏瘾就是这么形成的。
这是反面的例子,正面的例子也很多,假如你看书高兴,潜意识就会帮助你养成读书的习惯;假如参加锻炼你很高兴,潜意识就会帮你养成锻炼的习惯……习惯就是潜意识的的表现形式。
现在,我们应该明白了,为什么很多道理我们懂,就是无法做到,原因在于,我们所谓的明白,只是显意识的明白,这些道理还没有进入潜意识,而我们的行为是受潜意识在支配,所以,我们即使明白了道理也没有用。
如果我们需要自己或者别人按照某个要求做,那么,就要把这个要求植入自己或别人的潜意识中。否则,不起任何作用。
(参考本文末附文:《关于潜意识的认识》)
三、怎样植入潜意识
毋庸置疑,人的行为是完全由潜意识在决定。在正常情况下,潜意识对人的指挥是依据过去的“程序”在执行,自然而然,神差鬼使,不知不觉。我们完全意识不到,不然就不叫潜意识了。
但是,当潜意识感觉到人的某种强烈意图时,会改变通常的“指挥办法”。这时,它会忠实地依照我们的显意识所提供的信息,在现实情境中去实现(我们每个人经常遇到某些似曾相识但又从未曾经历过的场景,就是这样的原理)。
也就说,当我们有了某种强烈意图时,潜意识会帮助我们克服重重障碍去实现。在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那些通过残忍方式自杀的人,人们纳闷他们既然有勇气面对那样的残忍与痛苦,为什么不能用这样的勇气面对生活?就是因为他们在这时的行为是身不由己由潜意识在执行。
这种现象告诉了我们一条重要的改变潜意识的途径,那就是表现强烈的意图,哪怕是装的。
如果我们要在某一点上改变潜意识,形成新的潜意识,根据潜意识的形成原理(途径),最有效的、也是我们能够把控的办法是“通过思想、语言、行为上的不断重复而形成”。熟练的模特猫步、舞蹈、杂技、拳术等等各种高难度的身体技巧,都是这样形成的。
有人也许会提出疑问:对于我们感兴趣的内容,我们很容易做到不断重复,从而自然而然进入到潜意识了,但现实中还有很多事情因种种原因在一开始时我们并不感兴趣,甚至可能是排斥的,这怎么办?
对于我们价值不大的事情,这里就不探讨了,这里专门探讨一下那些对我们人生意义很大但不感兴趣的事。
遇到这样的事情,要进入潜意识,通常只有两种途径:其一、强制;其二、假装很有兴趣。
在现实中,由于执行“强制”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加上又会受到被强制者的抵触逆反,所以一般难以采用,最有效的办法只有“假装有兴趣”(注:此法是所有办法都失效后的最后的办法。如果其他办法有效,就按照其他办法做;当所有办法都失效后,可以用此法。如果此法无效,世上再没有什么办法有效了;而即便其他办法有效,夹杂用此法,效果会更佳)。
所谓“假装有兴趣”,就是指,虽然做某件事情我们的兴趣并不大,但是我们假装很有兴趣地去做,这样重复“假装有兴趣”地做。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瞒过潜意识,让潜意识以为它的主人(也就是我们自己)对做这件事很有兴趣,于是,“一心替主人着想”的潜意识便开始改变原有程序,植入新的指令,以后按照新的指令指挥我们去做。
所以,当我们“假装有兴趣”地重复多次后,我们发现我们还“真的很有兴趣了”,潜意识起作用了。
这和“先结婚后恋爱”的情形非常类似,所以又叫“先结婚后恋爱法”。
四、团队的潜意识从何而来
企业是有生命的。每一个真正办企业的人,都是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儿女在对待,而不是捞钱的工具。后一种情形虽然大有人在,但这样办企业毫无乐趣可言,只不过是被“金钱”这一魔鬼所控制的“僵尸”罢了。
根据现实中企业的追求与表现,我们把企业分成三类:
一、僵尸型企业。这一类企业被金钱主宰,没有思想,没有灵魂,一天到晚思考的都是如何简单轻松地赚到更多的钱,永远唯利是图。他们热衷于炒股、炒房等低付出、非价值创造的财富增值。
二、动物性企业。这一类企业和上一类有些类似,但行为像肉食性的动物一样,他们欺行霸市,欺软怕硬,思考的都是如何消灭对手,垄断市场,如何上市,做大做强,罔顾他人。
三、弱智型企业。这一类企业发展时间不短,颇有知名度,但理念、文化薄弱,提起它,人们最多只知道它是干什么的,此外再没有其他印象,也就是说,也许他们已经20岁了,但智力和思想还停留在5、6岁阶段。
我们很多老板都可以对照以上情形,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属于什么企业。不同的企业命运不同。以上三种企业,如果遇到正常“阳光健康型企业”,只有惨遭淘汰的命运。
企业是有生命的,这个生命就是团队赋予的。一个团队本身由若干生命体组成,团队自然是有生命的。
那么,团队有潜意识吗?团队的潜意识是什么?(很多企业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团队是有潜意识的。是很多人的潜意识的集合。
由于每个人的潜意识大不相同,所以这个集合也是一个杂乱不堪的集合体。很多企业的团队如一盘散沙,原因正在于此。由于团队中每个人发挥力量的方向都不同,故其团队生命力根本不能体现出来。
一个团队如果要体现生命力,并且让生命力达到最旺盛,就要将团队成员的各个生命力进行整合,并由一个潜意识进行指挥。
五、如何建立团队统一的潜意识
团队的潜意识是什么?
实际上是团队这个集体的世界观,是指挥团队各项工作开展的行为准则。这个准则的作用相当于法律的宪法一样。
正如人们执行的法律、制度也是人制定的一样,潜意识同样是我们“制定出来”的。我们和潜意识的关系是这样的:我们是潜意识的主人,潜意识负责保护我们,让我们快乐高兴,但它保护我们、让我们快乐高兴的标准,是我们“制定”的——我们通过重复快乐的行为让它“领悟”到这个行为对我们有利,为我们带来快乐,它便按照这个标准执行,随时提醒或指挥我们照之执行,从而获得高兴或利益。
企业团队的潜意识该如何建立呢?
分两步,第一步是确定企业的生存意义与准则;第二步是按照这一准则统一团队每一成员的潜意识。
第一步,确定企业的生存意义与准则。
请所有老板注意,任何一家企业,从成立之日起,不管是谁投资的,它的唯一归属是社会,因为它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既然如此,它就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所以,任何一个企业的生存准则,无论如何确定,都不能偏离它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这一轴心。否则,它存在的意义就会丧失,价值就会打折扣,它的生命不会长久。
所以,我们在确定企业的生存意义和准则时,要随时牢记自己的责任。
实际上就是说,任何明事理的企业老板在为自己的企业确定企业目标和制定相关理念时,都要将自己的社会责任融合进去。
在包含社会责任的生存准则确定后,第二步就是相关理念的明确,包括管理理念、经营理念、服务理念、用人理念等。
第三步,将这些准则和理念按照前文“怎样植入潜意识”的方法,帮助管理层和骨干人员植入其潜意识,再由他们来带动员工。如果管理层和骨干人员“植入”到位,“一百只猴子效应”很容易形成。这样,团队的潜意识也就自然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