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劈七寸 一举颠覆川渝地板市场棋局 |
来源:建材与装饰
作者:李东声
|
|
|
——致××木业公司A董事长
李东声者,曾任职于国内某知名木地板品牌市场总监一职,如今仍固守老本行的他,继续在另一国内著名企业担当市场守门人。
佛家有“拈花一笑”的佳话,大迦叶面对佛祖所持的金波罗花,只是微微一笑,便参透其间道理。今俗家有弟子李东声,用一封回执,扣问川渝木地板市场,并给众商家点灯指路。
川渝两地,虽都偏居中国西南一隅,山高水长,却是兵家历来必争之地,何况是现今有着巨大利润空间与消费潜力的木地板市场!如何进入这片市场?如何占据这片市场?如何赢得这片市场?让我们来看李东声任意挥毫,指点江山。
极乐世界
川渝木地板市场,无疑在全国市场占有不可取代的战略地位。升达、圣象两大知名品牌在四川省2006年的销量,双双保持在几百万平方米的级数,加上其它众多企业的销量,两地市场容量至少在1000万平米以上,这个巨大的销量,就全国其它省份是望尘莫及的,也是其它品牌 在全国任何单一省级市场尚未实现的。仅此一点,凸显了四川市场的重要性。
2007年4月,成都富森·美家居建材市场举办“地板节”,吸引全国众多知名品牌企业的积极参与。为数不少的企业掌门人、CEO云集成都,坐镇富森,亲自操刀,竞相出招,其影响力之大,场面之热烈壮观,令人震撼。从某种意义上讲,成都富森·美家居每年度的地板节,已经成为全国木地板行业的营销盛会。不是高峰论坛,而是高峰对决,并且有着实力比拼的顶尖水平。
值得注意的还有:五一节,重庆龙溪镇“聚信国际建材大厦”隆重开业,同时举办“重庆首届地板节”,也受到全国同行业的高度关注,成为业界关注和参与的焦点,各路诸侯纷纷云集山城,龙争虎斗。大品牌、大市场、大活动三位一体,携手闹市,使川渝木地板市场红红火火,其影响力更加突出。
从两地木地板的市场自然增长率分析,十年来,每年均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幅度。就领先品牌的销量业绩分析,升达、圣象在四川的销量,近几年冲上数百万平米的台阶,呈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在全国单一省级市场,单一品牌销量达到几百万平方米,确属罕见,相当于一些二线品牌一年在全国市场销量的总和。重庆地区的年增长率,目前尚维持在两位数,领先品牌均未突破百万平米大关。
从发展前景看,川渝木地板市场无疑具有持续强劲的增长势头。一是四川成都正在着力打造全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二是重庆被列为十一五期间全国“增长级”城市。而且川渝两地为共谋发展,携手打造全国“第四级”经济增长圈,其破题之举是媒体早已报道的“成渝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的倡议。这样的官方背景和发展定位,预示着川渝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时代来临,而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房地产业的兴旺发达,从而充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川渝市场经济发展,带动木地板市场的繁荣兴旺,基本面令人看好。另外一点,川渝两地消费者普遍接受木地板,造就了这个大市场。一是川渝两地消费者消费观念趋前,特别是四川,私家车为全国第三位,可见其消费能力、意识水平(特征)。二是乐于接受新潮产品,十年来木地板市场持续发展,不断细分,仍然强劲增长,说明消费者时尚、前卫的心态。
更重要的是,川渝两地消费者品牌意识极强,消费行为理性成熟。这一点,得益于升达、圣象等一批名牌企业对该市场的精心培育。十年来,这类企业通过媒体、公关活动、终端影响力,宣传木地板的优势特点,精耕细作,透明产品性价比信息,增强了消费者的家庭环保意识,掌握了相当程度的木地板有关知识,形成了大批前赴后继的消费者。
板消费新趋势凸现,消费差异化特征日益明显。时下川渝两地地板市场品类细分,各领风骚的特征鲜明。此前强化地板与实木地板两分天下,今年,富森·美家居的地板节期间,实木复合地板异军突起,大放异彩,商家们收获颇丰。从全国来看,实木复合地板的年销量增长率相当惊人,05年为4000万平米,06年为6000万平米,07年度我个人认为至少会在8000万平米以上。尽管其总量难以与强化板比肩,但三分天下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从四川消费者对实木复合地板的热棒之中,亦可洞悉市场先机。
所以,川渝市场巨大的市场容量,广泛的消费基础和品牌认知度,成为全国众望所归的木地板销售中心区域,确实值得你放手一搏,倾力进入。
险境迷津
同时,我完全同意你对该市场竞争格局的分析,比如:品牌众多,竞争残酷,品牌位次基本确立,市场级差划分明晰等等。
这里补充几点,去冬今春,江苏横木、湖北、安徽、上海、广州等地区的很多木地板企业相继涌入川渝两地,参与竞争。共同的特点是过去它们主要做贴牌,做出口,06年下半年参与国内主流市场竞争,不约而同的首先抢滩川渝市场,行动迅速有力,如洛基、凯莱、欧运等,借助明星代言人的冲击力,基本完成了在两地的终端分销布局,展开品牌提升动作,与原来的品牌集群之间,形成逆向竞争格局。
另外,该市场区域内一批专门做贴牌的中小木地板企业,也由单一的产品盈利模式,朝着“渠道盈利”、“品牌盈利”的模式转型。其中,又以去年年底拿下了“国家免检”产品称号的企业为主。依托地缘及人际优势,参与到主流市场的竞争行列之中,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及终端形象。有的紧随升达、圣象之后,基本确立了在川渝两地的区域强势品牌地位,如成都的新象、三杉,重庆的莱茵虎等。
如此一来,使川渝市场木地板竞争态势更为错综复杂。一方面新进入者的进入成本更高,对企业的系统竞争力、持久力考验加重;另一方面,原有竞争格局发生震荡,特别是一线品牌,成为众矢之的,竞争压力必然加剧。此次成都“富森”地板节期间,一线品牌尽管不惜重金投入,广告战、价格战、新产品战,无所不用,但强化地板的订单仍急剧锐减,能销到上万平米的企业不足参会企业的一成,过去那种门庭若市,排队抢购的火爆场面,已不复存在。另外二线排前的一些品牌,即便是总裁亲临现场,零距离坐镇签单,效果也很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被更多的品牌瓜分稀释,二是被实木复合地板、实木地板抢去数成。不难想象,07年川渝市场总的竞争格局将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何去何从
巨大而成熟的市场,残酷而多变的竞争环境,形成川渝市场的主要特征,进退攻防,何以抉择?我在叹服老弟“与其参与,不如颠覆”的英雄气慨之余,不禁要问:
后手入市,在已无先机可言的情况下,贵公司选择什么攻击策略,凭借怎样的优势,依托何种量级的配置,实现“占领川渝两地品牌集群之上的制高点”,谋求“在复杂混沌的竞争格局中,势如破竹、脱颖而出的速度优势”?
如来信所言,能否在川渝市场有所建树,“争就争这一年,否则,将会更难”,可见你对这个市场的庙算之深。无疑,07年是川渝市场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新老品牌之间,力量的此消彼长,位次的重新排列组合,仗打到年底会基本尘埃落定,所以,机不可失。
显然,常规意义的市场进入策略,你是不屑一顾的,也无济于事。从“取势”的角度而言,你谋求的是速度优势,那么,从“术”的角度分析,你这第一刀必须切在七寸之处,才能事半功倍,符合整体系统快速进入,快速展开,快速攻击的节奏要求。
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我们先来扫描一通其它品牌进入川渝市场的共同特征:
1、控股或参股子公司模式;
2、分公司(办事处)加库房,形象店模式;
3、总代理模式。
我认为,以上三种模式,各有优劣,取决于企业对进入该市场竞争策略的总体定位,服从这个定位的模式,就是最佳的选择。不难发现,相当多的外来企业,都知道川渝市场的重要性,都知道“得川渝者得天下"的道理,但是,其具体进入该市场的模式却大都采用了“总代理模式”,以总代理的单薄之力,图川渝的优势地位,我看有点问题。从销量数据分析,大凡总代理操作的品牌,与一线品牌之间的差距相当悬殊,一年卖上二、三十万平米算是佼佼者了,但也仅仅是一线品牌的零头而已。越往后走,被边缘化的可能性越大,毕竟,总代理在“量”与“利”的权衡之中,趋利的心态是正常不过的。
所以,你采用何种渠道模式入市川渝,当慎之又慎。
解决好这个问题,仅仅是第一步,在强敌环伺,诸侯拼争的严重态势之下,如何剑走偏锋,首战必胜,是为重要。
品牌构建需要投入和积累(一线品牌的含金量在于它的品牌历史,而不是品牌本身),你目前在木地板这一块上,尚无“历史”可言。
终端建设工程巨大,投入巨大,你目前这项为零。
消费者的需求、能力、偏好、心理、行为趋势,缺乏零距离的掌握,产品策略定位就缺乏决策、规划与依据。
这一系列的基础工作都需要时间,否则,你的自选动作将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然而,你入主川渝反复强调的是“颠覆”,二是“速度”。假如循规蹈矩,亦步亦趋来运作,岂不是有违初衷?
刀劈七寸
乱云飞渡,扑朔迷离的新形势之下,唯有一点无可争议,即地板产品从制造商传递到消费者手中,从而完成商品价值让渡的唯一方式,只能是分销终端,几千家地板企业概莫能外。
川渝市场的木地板终端建设又谈何容易?
优质经销商已是名花有主,而且,身家巨万,难以撼动;准商家你争我夺,待价而沽;潜在商家有待挖掘,而且,培育成本较高。
这一仗很难打,但又不能不打,而且,打好这一仗还必须符合速度要求和颠覆定位,否则,又落了后手。
一家之言
综上所述,个人建议如下:
1、与其从头构建分销终端,不如直接收购退市品牌的终端网络
川渝市场激烈竞争之下,欲抽身退市,却又心存惋惜的企业为数不少。作为追求速度优势的贵公司而言,用合理的价格收购旗下有一定数量、规模的终端网络,既有利于快速覆盖区域市场,又可减少退 |
|
|
|
|
[相关文章]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