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15日,央视短短四分钟的节目,使欧典地板遭遇了空前的危机。如今,欧典地板已重返市场。
一
我个人认为:欧典地板因涉嫌广告“虚假宣传”被央视曝光,用一句经典的陈词总结:既是坏事,又是好事。欧典地板出人意料地迅速恢复与再度崛起,可谓坏事变好事。
一位广告大师曾意味深长地说过:广告的目的,在于引发对象的关注,即便是一种否定的注意。
显然,引发此次祸端的,是欧典广告中的不实之词。这在当初的地板行业中,“尊洋货以明血统”,由此强调产品质量的纯正,倒也并不鲜见。强化地板原来就是泊来品。德国作为世界上地板生产的先进国家之一,其在产品质量、生产技术、生产设备上的竞争优势,对于中国地板行业的兴起、发展,其影响自不待言。和它粘上血缘关系,这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中并非欧典一家。只不过,欧典地板在分寸的拿捏上有点过头,所以,才有此一劫。
即使如此,欧典广告宣传中,称自己在德国有“X个研发中心,X个生产基地”,这个资料,我是没有亲眼所见,恐怕不少的人也未亲眼所见。然而,央视一曝光,恐怕就“全国人民都知道了”。从这个角度而言,欧典当之无愧名符其实地引起了“否定的注意”。
二
对于欧典,如果当晚有1个亿的电视观众,那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个数字不翻上几翻的话,那才叫怪事。而地板作为“低关注度”产品,随着节目的播出,你想不关心都不行了。
如果要达到如此惊人的认知度,欧典所支付的700多万元罚款能产生这个效果吗?有几个大牌广告策划公司敢接这个活儿?
更让人始料不及的是:欧典“虚假宣传”被曝光之后,其产品质量随即被有关部门进行了多批次的严格检查,但却未能查出任何问题来。
尽管,这个检查结果未能在主流媒体上给予报道,但在信息渠道发达通畅的今天,照样能传遍四方……
好了,在人们心目中,欧典一方面确有“虚假宣传”,被曝光,被工商部门巨额罚款;另一方面,欧典地板的知名度空前扩散,而产品质量毫无问题的结论,随之而“盖棺定论”。
这个帐,我怎么算也算不清楚……对于欧典地板而言,到底是弊大于利呢,还是利大于弊?
三
温故而知新。今天,地板品牌有数千家之多,地板广告自然铺天盖地。“专家成群”“专利扎堆”的宣传已司空见惯。中国木地板的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似乎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地板功能不仅能够满足装饰的需要,还能“抗菌”,甚至“保健”、“治病”,令人瞠目结舌。这里面难道就干净得没有一点点“虚假宣传”、“误导消费”的行为吗?
如若不然,该如何解释最常见的地板“锁扣技术”竟然是荷兰优琳公司的专利?不少的地板企业,不是宣传自己是什么“XX锁扣”之王吗?而却在337的官司中,被弄得灰头土脸,赔了夫人又折兵。忽悠中国老百姓是不行的,忽悠知识产权更是不行的。那笔巨额的诉讼费大约是好几百万元吧,而且不产生广告效益,只不过是给人以小偷的形象罢了。
话说回来,近期,在西南地区的专业媒体上,又见到了欧典地板的广告。显然,欧典地板在其他市场完成了恢复性工作之后,剑指西南,是其当然之举。
四
一直以来,我个人认为,欧典的广告在业内是做得不错的。九十年代以来,“欧典地板,健康的船甲板”,几乎让人过耳不忘。其在不少市场的大型路牌广告,也相当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至少,欧典的广告一是在行业内独树一帜,颇具匠心;二是诉求地板的环保与耐磨,强调了产品的利益点,与其它品牌,包括一些知名品牌所发布的“以企业自我为中心”,而极度忽略消费者利益的品牌广告相比,在定位上确有天壤之别。
所以,我就不明白了,欧典后来的广告宣传何以又去强调惹祸的“血统论”,似乎前者与后者之间发生了错位与游离。既然已是体魄健康的帅哥,又何必逢人就讲“俺还是名门之后”呢?
再看欧典现在的广告语,其一是“真金不怕火炼,产品决胜市场”。显然,这段广告语的潜台词大家心照不宣。它凝结了欧典人的劫后情结,万洗千淘始见金嘛。不过,这“不怕”二字虽无不妥,但毕竟太过直露。有些东西,特别是劫后重生的企业,大家都很关注。所以,有些话,无须于刻意去点破,正活正说,甚至不妨戏说。
于欧典而言,之所以能渡过劫波,重振江湖,其产品质量是扭转乾坤的定海神针。所以,产品质量岂止决胜市场,简直就是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荣辱兴衰。
至于“利用世界资源,打造中国品牌”的广告标语,我个人也想啰嗦几句。时下,全球地板制造中心,已无可争议地转移到中国。发生这种转移的一个重要原因,恐怕不外乎是中国目前阶段在比较经济中最突出的“资源优势”。依我看,世界发达国家为其效益的更大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中国加入世贸的背景之下,充分利用中国的较为划算的资源,来巩固和支撑其在全球市场的品牌地位。所以,从专业角度讲,这句广告语似乎显得还是“过去式”。
单就市场开拓的基本面分析,中国木地板不仅占领了中国市场,而且,开发了广大区域的国际市场,年销量达到二三千万平米。但是中国木地板却没有打造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族品牌。在这一点上,欧典地板质量既然无可厚非,又何尝不可以“利用中国资源,打造世界品牌”呢?
在地板生产、营销、市场已经发生了“教会徒弟打死师傅”的颠覆性格局时,外来的和尚们早已念不动中国市场这本“难念的天书”了,咱不妨也来它个“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吧。在这一点上,日本汽车挺进欧美市场,坚持品牌营销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五
好的产品,还需要好的传播。欧典地板既然“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且有了这么一张王牌,那么,如何打好这张牌,也就更考功力。
首先,这张牌来之不易,也是世所公认,不容质疑的。06年五·一大假期间,欧典地板在劫后的几十天内,就在北京地区取得了不俗的销量业绩。这说明了什么?是不是“唯我质量过硬耳”?北京消费者认同,并不等于全国其他城市的消费者也认同。央视未能出面,把你质量抽查结果广而告之,其他媒体的传播力又不可与之同日而语,所以,我看还是放大信号,从坦陈过失入手,狠狠宣传一把自己劫后余生的奥秘,主动“借事出徐州”,这样,或许更能事半功倍,真实可信。
注重产品质量,宣传质量可靠,已经是时下众多木地板行业的共识与策略,也是消费者购买地板的重要决策依据。在这个背景下,企业产品质量优良的概念如何细化成广告用语,就很值得我们认真挖掘和潜心研究。否则,又可能落了俗套而了无新意,造成资源浪费。
欧典地板凭着产品质量,挺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那么,如何把从教训中收获的优势,演绎成一段“凤凰涅磐”的佳话,玩出点消费者明白易懂的新意来,并贯穿在企业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我看这恐怕是劫后重生,事关成败的关键。
时过境迁,泊来品与中国制造之间,我看时下没有多少实质意义的区别。毕竟,地板技术已再成熟不过,不再是什么西方发达国家独步天下的产物了。
有人曾在欧典事件后预言,欧典地板重生有三种途径:1.由于质量无问题,重塑品牌;2.打造新品牌;3.品牌多元化道路。
现在,欧典的行动证明,它选择了“重塑品牌,再创辉煌”的崛起之路,这无疑体现了欧典人的胆略和气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一个恢复性品牌,崛起之路上无疑是要面对太多艰难曲折,欧典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值得我们业界的朋友为之敬重和关注。这一点也是本文的初衷。 |
|